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教我如何爱公交,我的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18:00 光明网
童大焕(北京媒体从业者)

  我的一个朋友在今年环境日后的某一天选择不开车上班,结果下班时等公交车等了半小时,而且“一路挤得难受,回到家后浑身酸痛,什么都不想干,好久没有这样累了。”

  乘坐公共交通,拥挤和堵车,正在成为许多国人生命中的重大体验和考验。20年前北京人挤公交有一句名言:“别挤啦,再挤就成相片了!”算是乐天知命的北京人苦中作乐

的自我解嘲,今天的公交一族则早已无心做这样的幽默,取而代之的更多是焦虑和烦躁。

  除了烦不胜烦的拥挤和堵车,“公交体验”中必不可少的“菜单”还有:不准点,这是堵车的派生物,且又加剧了拥挤;公交车难找,北京的公交线路,有一些环线、不规则线,令进京的外地人常常找到去的车站,而找不到回来的车站;站名不规范,同一个地方,常常有好几个站名;线路也不规范,两三条甚至更多不同的线路,却共同使用一个公交线路名。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却常常为人忽视的问题:乘坐公交,免不了要走路,走路却常常面临安全性的考验。

  很多道路,没有留足方便、快捷的人行通道不说,就是走在人行道上,行人也常常胆战心惊。虽然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但这对很多司机似乎没有用。

  公共交通离开了安全、舒适、快捷、便利、经济的特征,就会把人纷纷逼上了购买私家车的道路上。而人们选择私家车,却又被迫走上了另一条集体非理性之路,陷入了路修一尺车堵一丈的“当斯定律”陷阱:当城市交通管制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

  这样,路越多,私车也越多,交通也越来越拥堵。北京市的道路交通状况已经证明了这个定律:近年来北京每年用于修路的资金投入都在30亿元以上,城市道路年增长速度保持在3%左右。而车辆增长速度为15%,车流量年增长速度已达18%.《新华每日电讯》7月30日消息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张国初测算,北京市堵车造成的社会成本约为每天4000万元,相当于每年146亿元。全国一年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损失约1700亿元,并逐年上升。

  这还不算环境污染和对人们心理健康造成的损失。北京市机动车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已占总排放量的40%-75%.这个数字让人吓一跳。看来,我们不能只看到发展私家车带来的GDP和税收增长,也要看到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可能多得多的损失。况且事实上几乎完全由公众来承担拥堵的损失(比如出租车在堵车时段,照样收取乘客费用),既不公平,也不利于政府部门切身感受到此问题的严重性。

  所以,怎么看待堵车,决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发展理念的问题。

  事实证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华山一条路”。香港公交的出行率占90%,只用上海1/3的城市道路总里程却承担了与上海相同的城市交通流量。

  相反,武汉市车均占有道路交通面积是112.8平方米,是国际上一些大城市的3倍,但交通拥堵依旧。目前北京的公共交通出行只占市民出行总量的25%左右,与世界发达国家70%到80%的比例相比,差距甚大。

  综上所述,个人理性解决不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惟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思路,才会有城市的宜居和一路畅通。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这是一个不应该成为问题的问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