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吕秀莲未来难登“大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3日23:48 环球时报

  当前,尽管民进党高层仍在极力“防吕”,但吕秀莲依然动作不断,无论参加什么活动,总是高举“清廉”、“反腐”的大旗。由于其针对目标不言而喻,自然备受岛内政坛瞩目。然而,从目前民进党内的政治环境来看,吕未来仍难登“大位”。

  想借各种活动露脸

  政治活动高举“肃贪反腐”大旗。就在“总统府国务机要费”成为各界质疑焦点的时候,“副总统”吕秀莲又亮出大动作。7月29日她表示,自己积极联络筹划的“蓝天绿地好台湾大联盟”将于8月4日正式成立。大联盟将针对肃贪反腐、全民治安、道德重整与价值重建等主题,分组分工讨论合作,期望“朝野”政党“共同建设蓝天绿地的好台湾”。其幕僚也进一步透露,8月4日的第一场“三安论坛”,主题锁定当前最敏感的“肃贪反腐”及全民治安等议题,充分讨论如何建立“廉洁政府”,以达到台湾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心的“三安”目标。

  社会活动渗入敏感政治议题。7月30日,吕秀莲回到老家桃园县参加七夕赏莲活动。吕虽以“有情人终成眷属”为题,但话没三句仍言归时政。吕称,莲花不只有宗教、文学的味道,更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廉洁”精神。

  号称政治资本不少

  长期从事女权运动。吕于1944年出生于台湾桃园的一个贫寒农民家庭。据台媒体透露,在吕3岁时,其父因生意失败曾有意把她卖给人家做养女,但因其兄反对,其父从此干脆将吕作男孩来培养。吕因此养成好强、叛逆的性格,并于1964年考上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后吕赴美留学,于1971年获得美国伊利诺大学比较法学硕士学位。返台后,吕出任“行政院咨议”等职,并于1974年底加入国民党。由于她过分鼓吹新女性运动,受到部分男性党员的反对。1976年她再度赴美留学。

  “台独”理念很顽固。再次赴美可以说是吕人生历程的一个转折点。读书期间,吕与滞美的“台独”人士搭上了关系。1978年底,由于她以非国民党籍身份参加桃园县“增额国大代表”选举,结果被国民党开除党籍。此后,吕全力投入“台独”运动,并于1979年出任台湾《美丽岛》杂志社副社长。1990年底,吕正式加入民进党,并于1992年当选为“立委”。1994年吕发起所谓“我的国家叫台湾正名运动”。1995年4月,吕又利用《马关条约》签订100周年之机,率领100名台湾人到日本进行“纪念”活动,叫嚣台湾割让给日本是“台湾人不幸中之大幸”,并以此为由宣称“台湾独立是有历史根源”的。正因此,吕被李登辉看重,1996年成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喜欢参与“国际事务”。除了留学美国的特殊背景之外,吕秀莲还长期热衷“国际事务”。1991年,吕在台发起“台湾加入联合国”活动,并组成所谓“台湾加入联合国促进会”,纠集一帮“台独”分子拼凑“台湾加入联合国宣传团”,每逢联大开会便到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喧闹一番。1993年吕秀莲发起成立“台湾国际联盟”,为台湾积极拓展所谓的“国际生存空间”。

  正是由于上述背景,让吕自视为“民进党第一才女”,并于1995年竞选民进党“副总统候选人”。最后虽未成功,却打开了吕的政治知名度。由于她善于骗取女性的选票,2000年成为陈水扁参选“总统”的搭档。

  民进党内的“政治孤鸟”

  按台“宪法”规定,吕作为“副总统”只是个“后备元首”,但她不甘寂寞,在当选之后不久便频频公开亮相,并明确表示她不愿做陈水扁的“政治太太”和“深宫怨妇”,并一再放话挑衅两岸关系。她的行为引起了陈水扁和民进党内各派系的强烈不满。

  由于出任第二任“副总统”的人选更有利于争取参加2008年的“总统”选举,因此,在2004年之前,民进党内各实力派政治人物都争取出任陈水扁2004年“总统”选举的副手。但是吕坚持与陈搭档。最后,吕虽得逞,却得罪了民进党内更多的政治人物,加上她长期特立独行,没有自己的派系,让她更显孤立,甚至被称为民进党内的“政治孤鸟”。

  目前,民进党深陷陈水扁家族及其亲信的弊案拖累,2008年只能寄希望于苏贞昌身上。然而,苏的“行政院长”之职受命于陈水扁,如果陈水扁倒下,继任者将是吕秀莲。但由于吕与党内各派系存在矛盾,在2008年当选的希望微乎其微,不少民进党成员都希望通过“保扁”以达到“保苏”的结局。这样,陈水扁与苏贞昌及民进党事实上已形成新的生命共同体。

  正如岛内舆论所称,尽管吕秀莲有陈水扁深陷弊案的“天时”,也有国民党希望吕秀莲能继任陈水扁之位的“地利”,但却没有民进党内部的“人和”,吕秀莲要想登上“大位”,就得等压死陈水扁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民进党死保陈水扁,那吕秀莲“再努力也没有用”。▲

本报特约记者 王建华 匡吉伟 本报台北特约撰稿人 司马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