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妈妈,请再爱我一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1:16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王俊栋 李保健 王立坤

  ■新闻提示

  8月3日早上,又一名刚刚出生的唇裂婴儿被扔在省儿童医院公厕内,对于医院来说,这已是司空见惯的事,经常有父母扔下刚刚出生的残疾婴儿悄悄溜走。医生痛心、震惊之

余,努力为孩子找个好归宿。接下来,便是相关部门的爱心大接力。从医院到公安,再到民政、福利院,一名弃婴如此,千百名弃婴也如此,爱心大接力背后是昂贵的社会成本。

  襁褓中被弃婴儿的生命如同一粒微尘,他们没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父母亲,没有力量左右自己的生死,只能是接受,哪怕是被冻死、饿死在路边草坪中,他们狠心的父母估计也不会落下一滴眼泪,有的恐怕是一种“解脱”。两天多的采访,记者接触了众多弃婴和他们周围的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医生、维护孩子合法权益的民警、收养弃婴的福利院妈妈、救助弃婴的各行各业,记者被“弃婴的故事”感动着。因为无力为这些弃婴们争取多少权利,只能渴望通过本报报道,唤醒那些抛弃亲生骨肉父母亲的良知,给孩子一个生的机会!

  ■弃婴:社会无法承受之重

  “今年,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接收的弃婴已达160多人,这个数字达到去年总人数的三分之二。”来自省会民政部门的这个统计数字无疑是惊人的。在省会,到底还有多少幼小的生命呱呱坠地即遭遗弃?这个数字难以统计,却远多于160人。也许遗弃自己的亲生骨肉是父母迫不得已的痛苦抉择,却注定了孩子一生多舛的命运,更为社会带来了难以承受的压力。

  省会每年到底有多少遗弃弃婴事件发生,因为这个数字实在难以统计,记者也只好借助送养福利院的弃婴窥见一斑。

  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是省会颇具规模的福利机构,省会范围内的弃婴基本上都被这里收养,甚至还有来自外省的孩子。近几年省会弃婴人数呈上升态势,2004年收养弃婴200名左右,2005年增长到250名,今年截至目前已收养弃婴160多人,“照此态势,估计今年全年收养弃婴人数恐怕要突破300人。”如今,福利院已是人满为患,尽管有国家下拨经费和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抚养费用仍然捉襟见肘,社会负担与日俱增。

  福利院收养的弃婴绝大多数身有残疾。据该院儿童中心邢主任介绍,弃婴中存在各种各样的残疾,“唇裂”、“脑瘫”、“先天性心脏病”、“足内外翻”、“尿道下裂”……“健康的孩子没有几个,给孩子治病也是福利院的重要工作之一。”这些孩子护理起来难度相当大,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些弃婴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计划外生育的非婚生子;二是计划内生育的残疾婴儿。

  邢主任告诉记者,弃婴行为是父母将负担转嫁给社会的一种做法。许多家庭因无力承担为残疾婴儿治病的医疗费用,担心病儿会成为他们一生的累赘,因而把负担和责任推向社会。

  虽然被送到福利院的弃婴比起那些在街头冻饿而死的弃婴来说算是幸运的,但弃婴所受的心灵创伤一生难以平复。据介绍,弃婴能够正常读书、升学者寥寥无几。由于从小就缺乏父爱、母爱,弃儿极易患上孤僻症,甚至伴有程度不等的心理障碍,造成人格的缺损,成年后还会遇到身份的歧视和就业压力,容易对社会产生冷漠心理。因此,让孩子们有个健全的家也是福利院老师们的最大愿望。

  ■母爱:弃婴无法言尽的渴望

  走进石家庄市社会福利院,记者的心感到丝丝阵痛,因为眼前晃动着一百多名弃婴幼嫩的脸庞、残弱的身躯。他们与普通孩子一样的娇小可爱,却遭遇了人间最无情的遗弃冷遇,惹人怜惜的眼神似乎诉说着对“妈妈”的无尽渴望。

  干净的教室、卧房,无微不至的呵护———走进石家庄市福利院,目睹弃婴的生活后,记者有了这样一种印象。这是一个大家庭,100多名弃婴,有几个月大的,也有几岁大的。孩子固有的先天残疾丝毫未能掩盖其与生俱来的灵性与可爱,即使病残在身,孩子的笑容里仍让你看不出丝毫苦涩,因为他们还不知体味人生。

  在弃婴的成长记录上,记者读出了孩子对“妈妈”的渴望。正是因为这个期盼,孩子们很想与大人接触、亲近。虽然对他们来说记者是个陌生人,仍有小男孩跑来紧紧牵住记者的手,一声声“叔叔”唤个不停,记者行一步,他即随一步。终于,记者要离开时,孩子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眼神中流露出欲再一次牵手的期待。

  一名稍大些的小女孩正用铅笔在纸上涂写着什么,歪歪斜斜的字记录的是孩子内心所盼,起头为“给妈妈的信”:“妈妈是我的蓝天。妈妈是衣,想想———很暖。妈妈是糖,亲一亲———很甜。雨中,妈妈是伞,风中,妈妈是港湾。我是飞翔的小鸟……”信的字里行间都是孩子对妈妈的渴望,这种渴望言说不尽,令人酸楚。也许,这封信永远无法寄出去,“渴望”却越来越浓。

  在仅有的几名阿姨中,有一名阿姨叫张淑琴,今年50多岁,孩子们都喊她“姥姥”。谈起与孩子的朝夕相处,张淑琴不禁动情落泪。她知道孩子们盼着妈妈尽快把自己领走,每天张淑琴最不敢面对孩子的一句话是“我妈妈什么时候来领我啊?”。

  半年前,有个孩子每天盼着妈妈的到来,果真有一天一位美国女人要收养这个孩子,两人初次见面时,孩子惊讶于眼前金发碧眼的“妈妈”,有些害怕,不敢上前。“这就是你的妈妈,你不过去,妈妈就走了。”阿姨说。听了这话,孩子是真的害怕自己苦等的妈妈离他而去,硬着头皮,胆怯怯地走上前抱住“妈妈”。

  遗弃婴儿也许是父母无可奈何的选择,却过于残忍,弃婴心底对妈妈的“渴望”也是无可奈何的人性使然,却过于酸楚。在这可笑的反差中,如何责备遗弃婴孩的生身父母都显得不过分,然而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让弃婴重获新生,沐浴人性爱的光辉。

  ■痛斥:丢掉孩子就是犯罪!

  “也许弃婴并不像健康宝宝那么完美,但他们一样有生命,需要父母的呵护与心疼。”说这话时,东苑派出所女民警冯硕的眼中噙着泪花,在派出所工作的这些年,太多的弃婴让她感到心痛,其中两个弃婴让她刻骨铭心。

  去年夏天,有人在省儿童医院候诊大厅的座位上发现了一名弃婴,民警赶到后发现,这个6个月大的男婴静静地躺在纸箱里,除了身上穿的衣服,箱子里找不到任何能证明其身份的物品,甚至连奶粉、奶瓶都没有。小家伙长得乖巧可人。出警民警将他抱回来后,所里的同事们倍加疼爱。

  可能是饿坏了,小家伙不时啼哭,眼神四处搜寻着,似乎想回到妈妈的怀抱。一时找不到牛奶,一位同事情急之下找来一根黄瓜,洗干净后细细嚼碎,将黄瓜水一点一点喂到小家伙的小嘴中。没想到小家伙吃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吧嗒吧嗒小嘴。看到小家伙吃得高兴,大家心中一阵狂喜,在办公室里奔走相告。

  吮吸了半根黄瓜汁,小家伙渐渐睡去,脸蛋上兀自留着几滴泪水。冯硕说,“那几滴眼泪像烙印一样,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刻骨铭心”。睡梦中的小家伙可能老作噩梦,不时惊醒啼哭,需要有人轻拍才能重新入睡,有时小家伙哭得厉害时,民警一边哄着一边流泪。

  “这个小家伙还算幸运,至少没有被狠心的父母扔到冷风里。”冯硕说,孩子都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我们宁愿相信这些弃婴的父母有不得已苦衷,但有些父母的做法让所有人都无法接受。

  冯硕告诉记者,去年冬天,所里民警在路边发现一名弃婴,当时天气非常寒冷,连大人都瑟瑟发抖,何况一名只有3个月大的婴儿。民警将这名弃婴抱回来时,孩子脸色发青,手脚冰冷,不管盖多厚的被子都暖和不了。后来有人出去买了许多矿泉水,将水倒掉后在瓶里灌上热水,自制了几个热水袋放进被子中,孩子才慢慢暖和过来。

  “丢弃孩子就是最大的犯罪,宝宝离不开妈妈,他们需要父母的温暖与呵护,人心都是肉长的,我相信不少父母丢掉孩子后都会后悔,希望这些弃婴早日回到父母的怀抱,像其他孩子一样,能够在父母怀里撒娇。”

  ■幸运:弃婴成了大家的孩子

  7月20日下午,省儿童医院儿内科十二病区的护士忙前忙后的为仅5个月大的小秦静准备输液,“就在大夫下医嘱的空当,病床上就只剩下仍在睡梦中的小秦静和她的小奶瓶、一套小衣服和一袋奶粉。”就这样,弃婴小秦静走进了该病区的十几位医务人员身边。

  刚刚办理入院手续不到半个小时,小秦静的父母亲到底去哪儿了?医护人员按照患儿住院病历登记的临西县同村试图与其父母亲取得联系,却发现根本没这个地方,也没有其人,小秦静被父母抛弃了。病区主任武芳告诉记者:“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小嘴时不时会咀嚼几下似乎在寻找妈妈的乳头,我们这些成年人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突然失去父母亲的孩子!”

  武主任告诉记者,小秦静是因为患有重症支气管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被送到该医院的,刚送过来时头上有输液针眼,显然孩子曾在其他医院做过治疗,从父母把孩子送到医院很快消失的迹象看,其父母是蓄意遗弃。

  在以后的一个星期里,医护人员把所有的爱心给了小秦静,很快孩子的重症支气管肺炎被治愈。住院期间,病区11名护士每天轮流专人看护小秦静。

  现在,孩子已经康复出院,医院为其找了一个家庭暂时收养,“等孩子身体恢复好了,我们还要给她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等病好了就要通过法律途径为她找个好家庭,孩子被抛弃了也不意味着没有享受幸福的权利。”武主任告诉记者,小秦静的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孩子父母亲可能是因为经济拮据遗弃,“可医院里为了孩子治病仍旧坚持不懈的父母亲多了,法律应该严厉制裁这些抛弃孩子的父母亲。”

  ■尴尬:“养她,我却背负道德的煎熬”

  和迟先生认识多年了,这次采访弃婴的稿件记者又想起了他,他并不希望自己的事广为流传,考虑最多的是他的女儿。年逾半百的迟先生8年前收养了一个女孩起名彤彤(化名),“她是一个特殊的弃婴,说她特殊是因为我曾经见过她的生母,她算不上一个纯粹的弃婴。”

  多年前,迟先生和爱人曾经生过一个孩子,但不久便夭折了。8年前的一天,他的一位老邻居告诉他,有个小女孩没人要了,看看迟先生是否愿意领养。原来,这位老人是专门给别人看孩子的,彤彤被其父母亲送过来时刚1岁多,其父母亲自称工作忙要全托。最初几个月,孩子父母还常来探望,后来来的次数越来越少,最后竟然不见了踪影。

  办理完收养手续,彤彤正式成了迟家的一员,迟先生和爱人对她宠爱有加,一家人其乐融融。“和彤彤开始生活的第一天,我就一直没放弃过寻找她的亲生父母,因为我知道他们就在我周围,寻找只希望他们能承担起为人父母亲的责任。”随着孩子的长大,幼儿园同龄孩子的妈妈都那么年轻,而彤彤的“妈妈”却已经上了年岁,彤彤虽然不说,但迟先生知道聪明的彤彤迟早会觉察,这对孩子不公平,她有权力知道自己的亲生父母亲是谁。

  功夫不负有心人,迟先生终于见到了彤彤的生身母亲。可对方拒绝和孩子见面。原来,彤彤是她和男友的非婚生女,两人分开后重新组建了家庭,为了不影响现在的生活,谁也不想要彤彤。“我知道彤彤的真实身份后,一种罪恶感一直困扰着我,孩子妈妈看到我们给了她很好的生活似乎也释怀了,而事实上,我却在亵渎法律,为这对不负责任的父母亲的遗弃承担责任,对他们的行为放任自流。”内心挣扎的迟先生每天都要依靠药物入睡。

  几年前,彤彤被迟先生送到外地学习。迟先生说,本应和生身父母共享天伦的彤彤虽然可以在迟家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最好的教育环境,但迟先生总感觉自己成了其父母的“保护伞”,让他们逍遥法外。常言说,生亲不如养亲,至今迟先生无法跨越自己内心的道德底线,也无法把此事公布于众和孩子生身父母亲对簿公堂。“这种感觉可能会折磨我一辈子的,等孩子大了,我总要把事实告诉她,她有这个权利。”

  ■希望:祖国就是你们的妈妈

  据统计,三分之二以上的弃婴都存在生理上的先天不足,无钱就医是父母狠心抛弃孩子的主要原因,有关人士认为:“加强和完善孕妇和儿童医疗健康保障制度能够缓解弃婴案件的频发。‘微笑列车’、‘明天计划’、‘补心行动’等等都是社会各界作出的不懈努力。”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卫生医疗和保健服务”的重要精神在我国《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有了明确体现。

  省儿童医院的武芳认为,很多农村的妈妈仍旧不能做到优生优育,母亲怀孕前3个月因化学污染、病毒感染、激素药物刺激等都有可能造成胎儿不良发育,加上这些妈妈们的围产期检查几乎为零,一些先天不足的孩子就这样降生,“生一个孩子远比为一个患儿治病简单的多,经济的多,所以抛弃病婴,重新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成了他们的必然选择。”武主任认为,加强农村和城市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确立监督体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弃婴的发生。

  “其实妈妈们不用放弃孩子,社会上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渠道的帮助。”我省红十字会马部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国家红十字总会到各省的红十字会都在致力于儿童救助,我省即将启动0—18岁少儿互助基金计划。该年龄段的孩子每年缴纳60元的入保费,便可享受住院看病治疗费用一定比例的报销,一年最高费用可报销6万元,目前该基金仅在城市孩子中实行。“另外,我们还利用社会募捐来的爱心捐款救助包括农村贫困儿童在内的孩子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