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游走博客内外的老顽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1:37 东南快报

  智慧老顽童

  在去拜访王长安的路上,忽然一阵倾盆大雨。相约在小区外岔路口等我们的他,从保安那里借了件雨衣披上。“我两眼都不眨一下盯着过路的人,结果还是错过了。老远看见你们,近了瞅着你伞上印着地税局的字样,以为是去隔壁海沧地税局的,就没打招呼,怎么就那么巧呢。”他的一席话,把我们都逗乐了。

  到家后发现,他并没有想象中的老成持重、玉树临风,和博客班同学对他“才子”的戏称似乎相差甚远,倒是与他自述中“其装常不整,其貌也不扬”十分贴切。谈笑风生中幽默频出,显示出智者风范,活脱脱一个“老顽童”在眼前。

  苦乐童年

  王长安的博客日志《凡人回忆录》里,以“苦乐”两个字定义他的童年。

  1939年,他出生于嫩江平原的吉林省大赉县(现大安市)的一个工人家庭。他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

  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前夕,在东北一些城镇丧心病狂地散播鼠疫菌。他家所在的大安市等城镇鼠疫流行。

  “死了很多人。有一家6口人死了7口的,多出来的一个是来走亲戚的。”他这样讲述当时的悲惨和恐怖情景。

  父亲、母亲和一个还在襁褓中的弟弟相继死于鼠疫,家破人亡,6岁的他和2岁的弟弟沦为孤儿。

  乡下的外婆把兄弟俩接到家里。

  在与外婆相守的岁月里,寒冬腊月,外婆几乎每天给他烧一个土豆,偶尔或节日烧一个鸡蛋。“香气扑鼻,沁人心脾,至今缭绕不散。我敢说,人间美味,莫过于烧鸡蛋。”女儿大彻大悟道:怪不得老爸如此满足和快乐,原来他的最高理想和愿望——可以随便吃鸡蛋。

  用一生学习

  1949年,王长安上了小学。

  “我上学的第一课就学一个字:人。回忆起来,有生以来的全部功课,也不过就在这一撇一捺之间。写起来简单,但是要写好不容易啊。”

  小学中的一篇课文,他记忆犹新:“一个人,两件宝,双手和头脑,双手会做工,头脑会思考。”这篇课文很大程度上促成他一生坚持学习和劳动,坚持以学习和劳动为荣。

  王长安始终保持着学习的心态,也始终是这么做的。

  王长安不无感慨地说,“学习和劳动,是知识的来源,现在触网和‘读博’,不过是我学习和劳动在‘新’时期的继续,尽在情理之中啊!”

  一个东北人

  王长安,67岁,大专文化,生于吉林省大安市,成长于黑龙江省肇源县,工作于哈尔滨市。10年前从哈尔滨市行政监察系统退休,2年前来厦门定居。今年3月涉足刚刚试运行的厦门老年大学网站,并被委任为厦门老年大学网站、校报《厦门老年》的记者及网站《凤凰树下》栏目版主。7月份参加厦门老年大学举办的全国首个老年博客班?熏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欢乐少年”,至今不足一个月已发表日志34篇,图片近百幅,点击率1270多次。

  不敢苟同“夕阳”赞美

  记者(下称记):没有儿女在这里,怎么会大老远从北方跑到厦门来?

  王长安(下称王):我也说不清,似乎是一缕春风把我吹到了厦门吧(开心的笑)。从中学时,就知道和喜欢厦门,上世纪60年代初,读《人民文学》上一篇关于凤凰树的散文,由此联想到的南国风情,印象极深。2004年春,到厦门出游兼办点事,当红艳艳的繁花掠过车窗,我和老伴一眼就认出了久已向往却未曾谋面的凤凰树了,高兴得孩子般欢呼雀跃起来。厦门有四好:气候好,空气好,水好,环境好。于是决定在此小住,进而购房,索性在“沙家浜”常住了(大笑)。

  记:你认为老年人适合博客吗?

  王:不能一概而论。年龄和体质对老年博客确有不便,但又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应因人而异,因趣而行,万事如此,“博客”亦然。关键是:“博”或不“博”,都不能成为偏见或气馁的理由。年轻弥足贵,老来当自强嘛。因为每位老年人都年轻过,如果他年轻时又有幸追求过和奋斗过的话,他必能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继续追求其未竟的理想。

  记:你已经年近七旬,博客还取名叫“欢乐少年”?

  王:“欢乐少年”是我与生俱来,甚至无法摆脱的一种心境。我常自嘲:老而不成(熟),许多幼稚。正像我在歌词里写的“鬓发虽斑,体魄尤健,童真未减,心儿正少年”。我不认同把老年人比喻成“夕阳”的说法,至少在精神和智力上。而时下“夕阳”几乎成了刺刻在老年人心头的标签,在电视里、讲坛上、街谈巷议中,无时无刻不听到“夕阳”的“赞美”。许多老年人也深以为然,以“夕阳”自比和自居,在下实在不敢苟同。因为那隐去的“只是近黄昏”的悲怆,就几近于诅咒了。

  记:一个好的博客需要长期坚持,你会不会就是一时新鲜,现在学的时候比较积极发表东西,过后就没有激情写了?

  王:能否长期坚持,现在还说不准,但这并不重要。厦门老年大学开创全国老年博客之先河,已经揭示了厦门老年博客的美好前程。重要的还有,我所见到的厦门老年大学学员,个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我就是在他们的鼓舞和召唤下走进来、坚持住的。博客班越办越火,有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来、走下去。如果哪一天有什么王长安、李长安掉队了,落伍了,那肯定是极其自然而又无伤大体的事。我现在的愿望就是,力所能及地写一点自己的《凡人回忆录》。

  

游走博客内外的老顽童

□本报记者 薛德芳 实习生 李恬怡/文 本报记者 曾志铭/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