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八闽岸阔宏图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2:00 人民网-人民日报

  北出南平武夷山麓,南抵漳州分水关下,东起厦门湾畔,西达老区龙岩,夏日炎炎,记者奔走在这片滚烫的热土上,一股火热的创业激情扑面而来:温福铁路、福厦铁路、邵三高速公路……织起条条畅通路;总投资300多亿元的福炼一体化项目、仙游金钟水利枢纽工程、宁德和福清核电公司……保障滚滚能源;“5·18海交会”、“6·18项交会”、“9·8贸洽会”……带动勃勃发展。

  2005年底,一个崭新的经济区域名词——“海峡西岸”正式写进了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2006年初,这个名词又载入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新世纪国家战略支持的又一重点区域。从此,海峡西岸这个以福建为主体的经济区域,伴着阵阵拍岸的海潮,向我们踏浪而来。

  抓住机遇,肩负重托

  2006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考察福建。正值寒冬,但八闽处处生机盎然,海西建设热潮翻涌。总书记对福建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语重心长地叮嘱福建广大干部群众,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2006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福建老区龙岩,看望慰问正在抗洪抢险的广大干部群众。在慰问的同时,对福建正在全面展开的海西建设,温总理表示了极大的关心。

  一句句叮咛、一句句嘱托,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战略决策的殷切厚望。

  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说,我们将胸怀大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强做好福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最早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省份,20多年来,福建奋勇开拓,全力发展,经济总量不断攀升。然而纵观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福建与其他沿海发达省份的差距在拉大。有经济学家俯瞰祖国地图说道:纵向,福建是沿海的相对薄弱点也是关键点;横向,是对台交流的前方平台,也是中西部对外开放的新的沿海通道。

  “东部率先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党中央、国务院谋划全国发展大局的整体部署;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我党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福建要为全国发展大局作更大的贡献。”福建上下,充满极其强烈的使命感。

  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主动融入整个东部、推动战略全局?

  新的高度、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考验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决策智慧。

  经过历届党委政府的探索,2004年初,福建省正式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走上了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子。在这一构想之下,未来福建的发展图景轮廓渐渐清晰:立足全国布局,把发展的“地方品牌”上升至“全国品牌”。于此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全国经济区域布局;立足东部率先,将“福建板块”打造成粘合“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海峡走廊”,于此有利于在国家鼓励东部率先中发挥福建后发优势;立足服务促进中西部,拓展海西,打通“山门”,再筑一条向中西部“输送”“发展资源”的“开放通道”,于此有利于形成服务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的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立足促进两岸经济合作,加快、加深闽台全方位交流,发挥“五缘”优势,落实“六求”所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于此有利于构建两岸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前沿平台。

  围绕这个总思路,福建完成了“四四六一”的总体部署。即: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四个推进”的指导思想、“四个基本”的工作布局、“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以及“六个扎实”和“一个趋势”。

  新的起点、新的谋划、新的重托、新的作为。如此审视,福建,找到了新的定位。(下转第二版)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赵 鹏 杜海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