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势在必行(热点追踪)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3:31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出口退税政策调整是大势所趋。报告预测,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可能大幅下降或全额取消。

  自2006年上半年进出口数据公布后,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市场预期日趋渐增。

  因时制宜相机决策

  “中国有必要对出口退税政策作出调整。根据不同行业的情况,先降低甚至取消,将来有必要时再考虑恢复。”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称,这是“遵循相机决策的原则”。

  中国已跃升为全球第三贸易大国,外贸顺差快速增长,外汇储备已跃居世界第一。自1994年起,中国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年年出现巨额双顺差。1985年中国开始实行出口退税政策时既缺资金又缺外汇的局面已经有了根本性改变。目前,中国出口退税已具相当规模,2005年已突破3000亿元,占GDP的1.8%。“十五”期间,出口退税总额达11944.47亿元,而同期,中国私营企业的税收总额仅有7705.57亿元。

  如此规模的出口退税,中国企业并未从中得到太多好处。中科院报告指出,外商在谈判中往往会压低价格,将出口退税部分算进去。同时,出口退税导致中国出口商品价格更低,容易引起贸易摩擦。有专家认为,出口退税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国外消费者的“补贴”,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为中国出口退税政策的最大受益者。

  推动改革一举多得

  作为调控外贸出口的杠杆,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效应首先反映在出口领域。

  2004年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担退税额,逐步降低或取消了部分“两高一资”产品的退税率,严格控制其加工贸易。2005年,“两高一资”产品大多呈出口增速大幅下降趋向,今年上半年,钢坯、未锻轧铝、煤、焦炭、原油、成品油等产品出口量继续保持下降之势。

  下调出口退税率,还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副经理、研究员赵庆明认为,“出口退税促进出口,实际上起到了对人民币施压的作用。”据赵庆明测算,2005年中国每1美元出口商品综合退税为0.4429元人民币,如果将其取消,那么,相对于人民币低估,现在合理的汇率水平应为7.7061元/美元,与目前7.9762的汇率水平差距并不大。“如果根据当前各主要国际金融机构预测的本年度人民币升值幅度的中间值3.5%,取消出口退税即可为人民币减除所有升值压力。”

  从远期看,调整出口退税有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近年来纺织行业的转变印证了这一点。2003年,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7%降为目前的13%。“在纺织业中,出口利润至少占总利润的1/3,此次下调对行业当年的影响会比较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副会长高勇表示,行业采取积极措施,目前已初见成效。同样,在2005年,电解铝、铁合金、尿素、磷酸氢二铵等部分“两高一资”产品,也有了“量跌价增”的转折性变化。

  下调出口退税率还将有助于扩大内需,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赵庆明认为,如果将降低或取消出口退税节余下来的资金补贴中国居民的消费,刺激其消费能力和支出,不仅可使得原来依靠国外市场的部分企业和商品在国内实现销售,还有可能增加需求。

  区别对待小步慢跑

  尽管上半年中国外贸顺差仍处于高位增长,但增速同比已明显回落,且面临外部条件变数加大的局面。因此,专家建议,此次调整退税政策,不应伤及外贸的基本面,不能搞一刀切,而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立足“积极稳妥、有保有压”。

  “出口退税政策的主要目标,应转变为促进经济结构升级。”赵庆明认为,可通过调低技术密集度低的行业及产品的退税率,调高高新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产品、农产品、医药产品退税率,促进其行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并利用退税细则的区别,促进相关产业优化在不同区域的经济布局。

  调整还应考虑发展循环经济、解决资源和环境压力的需要。“两高一资”产品的退税率要降低、甚至取消,对一些具有出口刚性的产品,可考虑征收出口关税。

  调整政策的实施上,更要讲究技巧。专家建议:首先,以较小幅度、有规律地逐步调整,给企业一个适应的过程,而不宜一下用药过猛;其次,提前预告。“有些合同可能半年或一年前就签好了,退税率的突然下调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高勇建议,给企业一个下调准备期非常重要。有些相关行业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呈现良好势头,此次调整细则应与行业的调整规划相吻合,保护并促进这一势头的发展。

  资料链接

  中国实施出口退税政策始于1985年,当时对不同产品实行不同退税率;1994年税制改革,实行增值税零税率;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期,由于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为增强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再次强化了这项政策;2003年,由于经济局部过热,出口退税率普遍下调3个百分点;2004年,对出口退税机制进行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建立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本报记者 张意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