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明永乐年间的《祁阊志》手抄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3:4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现藏于祁门县图书馆的明朝永乐九年的《祁阊志》,是现存徽州最早的地方性志书之一,尤其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存世,更为弥足珍贵。《祁阊志》由邑人黄汝济于明永乐九年编撰,小楷手抄,白棉纸。蒋俊作序,书末有黄汝济《祁阊志续后序》一篇。

  黄汝济何许人也,为什么要写《祁阊志》呢?据清代康熙《祁门县志》中记载:“黄汝济,字巨川,城西人,善属文,以春秋乡荐授山东巨野教谕,改湖广所学所素乏科科目

,济至授以春秋科目,始盛寻升杭州府教授,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远南京国子监助教致仕,归著祁门县志”。蒋俊在序中说:“祁阊旧有图志,兵燹弗存,欲加采辑,以供贤士大夫之观览,是亦祁阊之一幸也。”黄汝济自己后序中是这样说的:“祁门属新安邑……邑旧有志目,曰:祁阊,……以迄兵燹以来旧志散亡,未究修辑,诚缺典焉。去年夏典教集齐,蒋先生承邑候命慕而修之。”“时先生抱疾乃召济访搜遗编采捃庶务,既而先生就加修辑……。”从以上可看出,汪元相所著的第一部《祁阊志》遭兵燹不存,这时急需一部能反映祁门自唐建县以来整个县域情况的书籍,当时祁门县的一些老文人儒士十分痛心,纷纷要求重编县志,蒋俊对此事非常热心,帮助搜集整理资料,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一切都是促成黄汝济编写明永乐《祁阊志》的原因。

  明永乐《祁阊志》共有10卷,分47节阐述。

  第一卷开门见山,交代了祁门境内群山环抱的地理环境和置县的经过、范围及县名的来由等情况。在“碑碣”中叙述作于唐咸通三年的《祁门县新修阊门溪记》谓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旦植茗,高下无遗士,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县是给衣食供赋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黄而香”,说明祁门多山,盛产茶叶且品质优良,而可耕作的土地非常少,早在唐代,茶叶就成为县城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宋元时期,祁门文风昌盛,以至于“远山深谷,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有书史之藏”,“十户之村无废诵读”,教育发展迅速,出现了府学、县学、社学,各地广建学院,民间私学也纷纷出现,办学形式有村塾、学塾、义塾、学馆等。”祁门县学始建于唐,这是徽州最早出现的地方官学。

  明永乐《祁阊志》分门别类,结构严谨,“事物之沿革,官史之政绩,赋役增减,人才之隆盛,古今之废兴”,无不记载,由于留下了这部宝贵的文献,就为研究明以前的祁门历史提供了较为可信的依据。对研究明朝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有着重要的史学意义,为徽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明永乐《祁阊志》门类齐全,条理分明,脉络清晰,为清同治、康熙《祁门县志》的编写提供了很好的范本,也为当时徽州其他县地方志的编写起到了模本作用。同样为今天人们研究古代志书有着历史参考价值。明永乐九年的《祁阊志》迄今500余年,就版本而言,它也是弥足珍贵。全书10卷气韵贯通,字体和墨色前后一致,无错讹脱漏,显示了明代抄本的风格和抄书家的功力。20世纪50年代,著名版本学家赵万里见到此书十分欣喜,给予了很高评价。

  祁门县图书馆所藏的明永乐九年《祁阊志》迄今只见一部,属于珍贵的孤本,500余年之后,仍保存完整,无残阙虫蛀,实为难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