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玩"的就是创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4:54 中国青年报

  张坤

  只有童心才能搞发明创造——这是我曾经看过的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想到牛培行背上书包、拎上工具箱去上学的样子,禁不住会心一笑,多么可爱的童心啊!

  这与我们对好孩子的传统标准似乎有差距。看书就看书,怎么能打开工具箱“玩”

呢?在学习大气压力课时“开小差”,那更是要严格管教了!

  玩性不改的牛培行,遇到了好的父母,也遇到了不少宽容的老师,尽管中考成绩没有达到录取线,却最终因他的23项专利被一所重点高中破格录取。

  观察牛培行的成长经历,无疑他的成长和学习过程是快乐的,他的那些发明创造也不并是什么压力或功利心的结果,一切都自自然然,个人的兴趣爱好、很强的动手能力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就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作用”,个性化创造力和想像力,带来的是造福社会的生产力。

  牛培行更像是国外的孩子,动脑和动手能力都特别强——初看这句话觉得别扭,可细想又是事实,美、英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在学校开设了独立的创造发明课,而中国近些年才开始涉及,平时的大雅课堂更少见“创造发明”的内容。

  《北京青年报》曾做过一个调查,今天的中小学生关注高新科技成果,但对生活的科技分辨率很低。科学创造的学习,只有当你从事科学创造的时候,才是真正的学习和创造。而我们平时的课堂教育,特别是应试教育模式,将学生纳入一种训练有素的“科学”轨道,却使学子们渐渐偏离了最容易产生创造力的真实生活轨道。

  只有在真实生活轨道上积极、健康地成长,才会产生强烈求知欲和创新精神,才会激发一些客观智力超常孩子的潜力。学生从事创造发明最大的阻力,就是他们的学习严重脱离真实的生活世界。

  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就明确指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在他的眼中,教育不是为儿童的未来生活作准备,而是儿童生活的本身,是“儿童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一再强调“为了生活而教育”、“依据生活而教育”,培养活生生的人。

  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难道创造不是活动的本质吗?牛培行的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之一正是:“玩”的就是学习!“玩”的就是创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