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办馆12年 经费村自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6:20 大洋网-广州日报

  

办馆12年经费村自筹
纪念馆负责人拿着做米糖的农具向记者讲述操作原理。据他说,学生参观时对农民家具的兴趣最大。本报讯(记者谢英君 通讯员向中来 摄影报道)东莞清溪一个普通的小村庄,在波澜壮阔的八年抗战中,全村青年几乎悉数参加抗日游击队,革命足迹遍布东莞每寸土地。1994年,4名已逾古稀之年的战士为了让村中后辈铭记这段光辉岁月,自发在村里筹建了一座纪念馆,用来展示当年战士们的画像和曾经用过的物品。

  12年过去了,纪念馆的规模不断扩大,在今年更正式搬迁到面积更大的村文化中心,馆内藏品种类也不断增加,近代农民家具、村企业机械产品等新增展区更浓缩了东莞自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发展历程,该纪念馆如今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东莞市党史办、镇文化站都进行了参观考察。

  日前,记者探访了这个东莞市首个由村委会建立的革命纪念馆。

  东纵司令员为纪念馆题词

  纪念馆坐落在土桥一栋两层高的小楼里,质朴而简洁。

  记者发现,纪念馆门口处的“荣誉室”三个字很有型,苍劲有力。细细一看,落款处竟然是闻名遐迩的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据土桥村村委负责人黄通效介绍,1994年,土桥村的4名东纵老战士提议筹建一座革命纪念馆,后找到曾生题词。

  据悉,当初提议的4位老人,有的已去世,有的则在广州。“他们的想法就是希望后代不要忘记村里的革命史”。据了解,该纪念馆的经费由村委会拨专款维持。

  室内墙壁周围挂着三四十个人的画像,而底下的橱窗内则放着他们曾经用过的物品。有锈迹斑斑的手榴弹、电话筒和勋章,总数约有100多件。

  村中抗日小烈士年仅16岁

  “他们都是土桥村人,”黄通效指着画像说,抗日战争时期,土桥曾是中共清塘区委所在地,也是东江特委与东莞县委的联络站和东江纵队的情报站。“那时全村仅300多人,就有46人参加了革命队伍,几乎全村青年都参加了,在战场牺牲的烈士就有9位。”

  在9名烈士中,两名孩子脸模样的画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他们的名字分别叫黄财效和黄春和,牺牲时年仅16岁。据介绍,黄财效1943年参加东江纵队任通讯员,活跃在敌伪的封锁线上,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传递情报任务。1944年8月的一天,他奉命送情报至塘厦附近,穿过铁路时与日军的巡逻部队相遇,他迅速将藏在竹帽里的情报毁掉,被敌人抓住严刑拷打,他始终不屈不挠,后被带到樟木头杀害。

  而黄春和则是名孤儿,1944年9月的一天,黄财效英勇牺牲后,黄春和奉命送一份重要情报去路西。在途中被日寇发现,他当机立断将情报纸条嚼烂吞入肚中,凶恶残忍的鬼子把他抓住后,用刺刀捅入他的口中而牺牲。

  农民家具展浓缩村发展历史

  在革命纪念室一旁的,则是现代企业产品展览。“这些都是改革开放后,我们村引进企业生产的产品。”黄通效说。记者看到,精致的衣服、精密的电子都摆上了台面。

  而与之隔壁的房间内,则放着大量近代农民家具,许多记者此前都未曾见过。“里头估计有近两百件家具”。这些家具有的从村民中收集而来的,有的还是从其他地方买来的。

  据黄通效介绍,每学期放假的最后一天,全村的学生都会被安排到纪念馆内参观,“如今村内,少有人种田,孩子都对以前的农村生活知之甚少,他们对农民家具兴趣甚高,问长问短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