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反倾销步步紧逼,中国鞋路在何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6:47 人民网-华东新闻

  在“反倾销”大棒的阴影之下,没有哪家中国鞋企能够超然事外。

  今年3月,欧盟宣布对中国和越南的皮鞋征收临时性反倾销税,并对中国皮鞋开出了从4.8%至19.4%的渐进式临时反倾销税单;6月,欧盟将对华皮鞋的反倾销税从4.8%上调到9.7%;7月14日,欧盟再次将对华皮鞋的临时反倾销税率上调至14.5%……

  尽管包括商务部、行业协会、国内制鞋企业在内的中国政府和业界各方多次与欧盟交涉,但欧盟似乎已经铁了心,要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

  【发 难】

  欧盟是中国鞋类产品第一大出口市场。据中方统计,去年中国向全球出口鞋类产品58.8亿双,总值152亿美元。其中对欧出口鞋类产品8.1亿双,总价值22.3亿美元。

  而在欧盟成员国中,仅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国保留传统鞋革产业,而英、德等国已将这个黄昏产业转移到第三世界国家。尽管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附件中,欧盟明确作出从2005年起对中国鞋类取消进口配额的承诺,逐步扩大皮鞋出口,是中国入世后应享有的正当权利,但大量物美价廉中国鞋的涌入,快速挤占了欧盟中低档鞋革市场,使一些国家的传统制鞋业难以为继。

  反倾销,是他们能够找到的、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2004年12月,意大利制鞋协会向欧盟委员会申诉,要求对中国鞋进行反倾销调查。次年2月,欧盟正式对来自中国的鞋类产品实施为期一年的“事先进口许可监控”措施。

  2005年6月30日,欧盟正式宣布对中国两种劳保鞋进行反倾销调查,涉及20多家中国企业。同年7月7日,欧盟委员会再次发布立案公告,对来自中国部分皮面皮鞋启动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高达7.3亿美元,成为近十年欧盟对华反倾销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宗。1200余家中国制鞋企业和400多万中国制鞋工人的生存受到威胁。

  尽管中国鞋企极力抗争,欧盟委员会还是于2006年1月12日作出拒绝给予中国13家鞋企“市场经济地位”的决定。这预示着欧盟对中国鞋实施反倾销已箭在弦上。

  今年3月,欧盟委员会正式批准对中国和越南皮鞋征收为期半年的临时性反倾销税:从4月7日起征,并在6个月内将税额从4.8%逐步增加到19.4%。今年10月以前,欧盟将就今后5年是否对中国皮鞋实施反倾销作出最终裁决。

  【抗 争】

  反倾销将严重挤压中国鞋在欧盟市场的生存空间。更令人担忧的是,欧盟反倾销如长期实施,来自中国的订单会慢慢转移到印尼、柬埔寨等国,最终丢失欧盟市场。

  “外患”当前,中国鞋企很快走上联合抗争之路。

  今年2月9日,创信集团等广东省8家皮面鞋生产巨头成立“欧盟对华鞋产品反倾销应对联盟”。“欧盟认为,中国政府对鞋企存在不合理补贴。事实上,中国政府是对来华投资的外商给予优惠政策,并没有在地价及税率等方面给予制鞋业优惠政策。”联盟发起人、广东创信鞋业董事长吴振昌反驳说。3月8日,闽粤浙三地鞋业商会首次组建“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并对外发布了“应对联盟宣言”。中国制鞋企业以集体的力量,向欧盟的不公正裁决表达了抗争到底的决心。

  4月5日,温州的康奈、奥康、红蜻蜓、东艺等14家鞋企发布《关于应对“欧盟反倾销”的联合宣言》,表示“强烈不满并提出严正抗议”,并倡议所有中方应诉企业积极联合,继续抗辩以赢得欧盟委员会公正的裁决。5月18日,100家制鞋企业老总在重庆发表《重庆宣言》,标志着国内鞋企抗议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的阵营进一步壮大。

  除了制鞋企业外,包括商务部、行业协会在内的中国政府和业界各方多次与欧盟开展交涉。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曾表示,欧方在此案调查中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待遇裁决问题上缺乏客观公正性。皮鞋行业是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98%的企业是民营和外资企业,而欧方无视这一事实,否决了所有中国应诉企业的市场经济待遇,征收反倾销税,具有明显歧视性,违反公平贸易原则。

  西班牙华人鞋业协会不久前专程赴温州,并向温州市鞋革协会递交专函,表示对中国鞋业界的声援和对欧盟反倾销行为的抗议。《声援函》认为,欧盟在仅对中国鞋类企业进行了片面、肤浅的调查后,就否定了中国鞋类企业的市场经济地位,无视、歪曲了中国鞋业市场运作的基本事实,是不顾真相、不公平的做法。欧盟一旦最终决定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将涉及价值8.3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波及中国上万家制鞋企业。这种举措,是短期利益行为。欧盟对中国皮鞋征收反倾销税,不仅给中国鞋业造成重大损失,也损害了在中国投资办厂的欧盟鞋商、欧盟鞋类进口商和经销商的利益。

  【反 思】

  欧盟反倾销案余波未平,发生在俄罗斯的扣鞋事件,再次为中国鞋企敲响警钟。

  今年6月22日,俄罗斯海关、税务和内务部等部门,查封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市郊满塔斯娜卡夫32号的中国鞋仓库,并于7月6日拉走价值约1.3亿元的中国鞋。这是自去年俄罗斯莫斯科两次“拉鞋事件”之后,中国鞋在俄面临的再次劫难。

  尽管发生在俄的“灰色清关”与欧盟反倾销有着根本性区别,但有一点不会弄错:大量低价中国鞋涌入,抢占了当地鞋业市场,使当地制鞋企业、企业主和工人感受到强烈的生存危机。

  一次次贸易摩擦,为中国鞋企敲响警钟。随着欧盟反倾销影响日渐加深,中国鞋企手中还有哪些牌可以应对?

  首先,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欧盟是庞大的、但不是惟一的市场,很多中国鞋企把目光投向澳大利亚、中东等新兴市场,以应对欧盟单一市场带来的风险。中国鞋企还在极力扩展国内市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如奥康集团投资10亿元在重庆建设西部鞋都,就是极富战略意义的举措。

  其次,树立品牌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了确保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利益,此次欧盟将高技术含量运动鞋和儿童鞋排除在反倾销范围之外。从长远来看,反倾销等贸易壁垒将促使中国鞋企调整产业结构,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增长模式转变。中国鞋企最终要打造属于自己的国际品牌,参与国际中、高端市场竞争。比如温州大型民营制鞋企业康奈集团走的就是这样一条路。目前康奈已在法、美、意等国开设了100多家品牌专卖店,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基础和稳定的客户网络。这种中高档路线增强了康奈对欧盟反倾销的免疫能力。

  第三,寻求盟友,继续无损害抗辩。目前,欧盟对中国实施的只是为期6个月的临时性反倾销措施,如最终裁定,欧盟将在其后5年向中国皮鞋加征近20%的关税。国内制鞋企业的当务之急,一是尽可能地争取有共同利益的中间商、外国进口商和同情中国鞋企的境外组织、机构的支持,和他们站到一条线上使劲;二是继续进行无损害抗辩。一旦放弃抗辩,随之而来的高额税率将直接危及企业生存。

  第四,曲线救国。通过境外设厂、与国外企业合作等方式,规避反倾销的地域风险,从而实现顺利出口。奥康集团在几年前与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合作生产GEOX鞋,每双鞋子订单价20—30欧元,比巴西生产的GEOX鞋单价还要高1欧元,出口的鞋子70%以上输往欧盟市场,不仅单位数量赚得更多,而且几乎未受反倾销影响。

  反倾销仍在继续,距离终裁的日期也越来越近。尽管前景渺茫,但努力了,终归仍有希望。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新华社记者 张 乐 汪林义   新华社实习生 华淑芸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