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8:19 贵州日报

  写下这个题目,缘于我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就读省商校时教我语文的曾明德老师。

  曾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从我入学后的第一篇作文开始的。记得作文的题目是《为什么要报考商校》,当时社会上许多人很看不起商业工作,这篇作文就是要求同学们端正学习态度,热爱所学专业。作文批改下来,批语密密麻麻写了一、二百字,对我所写的作文提出了具体意见,再了解其他同学的作文,批语很少。我认为曾老师是专门挑我的刺。拿着作

文本气冲冲跑到语文教研室,想去问个究竟。曾老师热情地接待了我,让我慢慢谈,我一股脑儿把自己想不通的问题倒了出来。他听后面带笑容耐心地给我解释,针对我的作文他举了一些例子,我认真地听着,越听越感到老师讲得有理,本想去找曾老师论个“输赢”的念头完全打消了。在曾老师的启发下,我反复修改了这篇作文,重新写了一篇抄正后送给曾老师,他看后鼓励了我一番,嘱咐我要多看书多练习写作,继续努力。并说我的作文成绩只能按第一篇作文记分,虽然我第一篇作文的成绩不太好,但我心服口服。

  现在想来,这是多么动人的一幕。一篇学子的作文,老师密密麻麻写了一二百字的批语,这岂只是评点,那字里行间分明流露着责任和关爱,可这关爱却被“我”误解了,认为是专门挑“我”的刺。明明是“我”错了,老师却没有一点指责,而是面带笑容耐心地给“我”解释,直到“我”口服心服。这样的教书育人。如今似乎并不多见。这一幕告诉我们,面对孩子们的错误,少一点简单的指责,多一点具体的呵护。作者:杨仁忠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