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身份信息能否确保真实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8:47 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 王晓雁 本报通讯员 程韬宇

  “防沉迷失败啦,所以实名制就跟着来了,不过两个全没用!”

  曾经也是百万“网瘾大军”中一员的青年小俊,笑嘻嘻地盘腿坐在凳子上,当记者开始和他聊起“网络游戏实名制”这个词时,他立刻不假思索地回了这一句。“至少我那帮

现在还在玩的朋友们,没一个把它放在心上。之前那个网吧上网实名制出台后,我们还不是照样进网吧?都一样!”19岁的他撇撇嘴,稚气的脸上露出不在乎的神情。

  “小孩子,得好好说话!”张春良,这位国内首次对网络游戏服务商提起诉讼的网瘾研究者,微笑地看着小俊,继而侧过身对着记者,郑重其事地说了句让记者意想不到的话:“其实我的观点和他一样,至少在防治青少年网瘾上,网络游戏实名制,没用!”

  8月1日,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网络游戏实名制即将在年底运行”消息后的第四天,记者在张春良供职的青少年网瘾研究中心,就听到了学者和小俊———这个前来“戒瘾“的“小孩子”如此一致的回答。

  反对者 设计有漏洞治标不治本

  还没出台就遭非议,网游实名制受此“待遇”并非偶然:

  为了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我国出台了互联网产业的第一个实名制———网吧上网实名制,然而网吧实名制因为本身存在严重漏洞,导致如今基本形同虚设,被业界说成了“实名制史上的最大败笔”;

  为了限制玩家长时间沉溺游戏中,新闻出版总署又推出了网游防沉迷系统测试。由于只是单纯在时间上做了限制,游戏玩家只要用多开账号、更换游戏等方法,就能绰绰有余地对付它。

  正是有了这些前车之鉴,网络游戏实名制四季度要结合防沉迷系统一起运行的消息刚传出,坊间本来已渐渐转弱的非议之声,又开始沸腾起来。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的说法,网游实名制初步设计有注册系统、查询系统和认证系统,玩家必须在注册系统填写真实的身份信息,查询系统面向社会,家长可以查询到孩子在玩哪些游戏以及在线情况,同时公安部门将定期通过认证系统对玩家的注册信息进行核实,一旦发现使用虚假身份注册的用户,账号将被取消。

  “我们也看了这个方案,觉得存在很大的漏洞和不足!这让我们很不安。”记者在这个网瘾研究中心碰上了几个家长,他们的孩子,都是“铁杆”网游者,一聊起国家的这个政策,家长们都觉得不太乐观。

  一位来自陕西的家长,考虑了一会儿开了口:“好像现在这个方案并不成熟可行。就说注册,怎么保证孩子提供的身份信息是真实的?注册系统向用户索取的身份信息,只是身份证号码和姓名,并不要出示证件,这就给实名制不‘实名’提供了可能。偷弄到家长、亲戚朋友的身份证信息,这对于为了玩游戏什么都干得出来的孩子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还有些黑心的网吧老板,也会帮小孩借到很多张别人的身份证,这些情况都会出现,怎么防?”

  “除了家长们的这些疑问,还有一个同样要紧的问题不能回避:个人信息如何保护?”北京丹宁律师事务所律师曹旭升对记者表示了他的忧虑:当人们登记了真实姓名之后,谁来保护这些用户的资料不被盗用、不被滥用?一旦个人信息泄露,又能通过什么渠道来申诉?对孩子的行为查询与监管权限如何保证只向其家长开放?如果有人非法使用这种查询与监管权限,应该如何处理?谁来保证这种查询权限的安全性呢?

  一口气,曹旭升提出了5个“制度运行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

  支持者 网游天空将会明朗有序

  “我没那么悲观,因为网游实名制的积极作用肯定是巨大的。”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网游政策研究的法律专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的吴晓东对网游实名显得信心挺足。

  吴晓东告诉记者,因为有公安部的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作为保障,所以用户并不能够随意编造虚假的注册信息,否则就过不了“认证”这关。“当然,具体操作中也肯定存在瑕疵、不足,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现在,根据大家的争论,总署也在积极地讨论修改《网络游戏实名制方案》,这也能看出政府对整顿网络游戏的决心,一步一步不断完善,从未停止。”

  对于饱受业界诟病的虚拟财产无法保护、网游市场秩序混乱等问题,吴晓东认为,网游实名制架起了虚拟世界转化到现实的桥梁,在保护玩家利益、规范网游市场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这几年,大家也普遍接受了虚拟财产应该受到保护的观念,但是,虚拟财产依旧处于无序的尴尬境地。如今网游实名制后,玩家在游戏时言行会更谨慎、遵守秩序,以前频频出现的偷盗虚拟财产、账号等行为将会大量减少;就算万一发生纠纷,追查起来也相对容易得多。一句话,网游世界因此将变得清晰有序。”

  专家支招 除两个毒瘤断三个诱因

  “如何有效防治未成年人的网瘾,如何有效规范网游市场,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纯地依靠某一种方案及做法是很难达到期望的效果的,必须各个部门联合起来才行。”吴晓东认为,必须要对一些黑网吧、“外挂”与“私服”进行清理。“这两个‘毒瘤’不彻底解决,实名制实施的效果将很难预料,这一点是有经验教训的。”

  他介绍道,在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运行后,出现了很多违法的私人服务器,很多玩家为了躲避“防沉迷系统”,逐渐转投违法“私服”,久而久之对违法“私服”产生了好感和依赖。网游实名制推行后,面对诱惑,一些利欲熏心的黑厂商或许还会应玩家的“需求”推出比“私服”、“外挂”更危害青少年的黑网游、非法网游等逃离实名制束缚的违规网游产品,这也是国家在制定政策推行实名制时应该重视的问题。

  张春良则表示,强制只是手段,引导才是关键。对于网络游戏带来的问题要客观看待,游戏开发商要在设计上拒绝游戏中有毒的赌博、暴力和色情因素,从源头上斩断这3个诱因,还网游娱乐益智的本色。“有一些国家就已经实行游戏分级制度,向消费者提供适合不同年龄层的内容。我觉得,这一点我们国家必须借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