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给困难群众更多人文关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09:31 南方日报

  直言

  江城子

  我省现有精神病患者120多万人。由于现有的医疗保障系统不健全和各地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和边远地区约有高达80%的贫困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省卫生厅最近

答复省政协委员相关提案时明确表示,将出台政策把为精神病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的支付范围,农民精神病患者还将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享受到新的政策优惠。

  把精神病医疗费纳入医保,无疑是一项善举、一种德政。可以肯定的是,这项政策不仅直接惠及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属,也将间接惠及整个社会。道理其实很简单,精神病患者若因经济困难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和妥善安置,便很可能成为破坏力较大的不稳定因素。事实上,在社会转型时期,生存压力加剧,人们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性在不断上升,对精神疾病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提高。对精神疾病,一方面着眼于预防,帮助人们及时纾缓精神焦虑和心理压力,以规避精神疾病的侵扰;另一方面要着眼于治疗,使已确诊的精神病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精神病患者是值得同情的,而无钱求医的贫困精神病患者遭遇的是双重困境,更需要得到来自政府和社会的人文关怀。在精神疾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中,及时从政策和制度的层面为精神病患者排忧解难,应是具有远见卓识之举。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对生活宽裕的人们,应是不难达到的目标;而对那些物质条件较差的困难群众来说,则很可能是难以企及的愿望。社会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换言之,在不平衡中前进乃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每一个社会成员又都是平等的,一部分成员陷入困境往往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任何一个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社会,都不会也不应该令困难群体自生自灭。因此,对困难群众施以援手,使他们减轻乃至摆脱由贫穷与病痛带来的痛苦,当是责任政府与良知社会的共同使命。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体现人文关怀。这里所说的人,固然是指人的总和,但体现人文关怀,更应向困难群众倾斜。得了精神疾病却无钱可医的患者,失去土地而又别无长技的农民,人到中年遭遇下岗失业的困难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恶劣且难以及时得到合理报酬的进城务工人员,都比一般人更需要社会的救济和关爱。倘若身处困境的人们得不到应有的人文关怀,他们就很可能产生被主流社会遗弃之感。这种形态不是和谐社会应有的特征,在社会阶层间过度分化与对立的基础上,也不可能矗立起和谐社会的大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