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央视虎躯一震,米虫三分走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10:30 信息时报

  时报新闻眼

  别以为引得主角(央视)“虎躯一震”后,美女和无数跟班(民众)都会紧抱其大腿,坚持执行听主角话、跟领导走的指示,就有了眼球注意力进而产生经济效益。

  ——李斌

  李斌的博客:在左路飞翔http//manflb.tianyablog.com

  行文之前,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主题所涉及到的词语。“虎躯一震,三分走人”是网上热门论坛天涯社区的经典回贴用语,“虎躯一震”出自当今武侠五大家之一的黄易笔下,是他的作品中重现率极高的一个修饰词语;“三分”只要是天涯注册会员就会明白(回帖有3个个人积分),不劳在下赘述;“走人”也是新近事物,源头当是香港电影台词。“域名”与“玉米”发音类似,注册域名被网民们趣称为“煮玉米”,而专门从事域名投资的人就是“米虫”。

  在“‘中央一套’被抢注成避孕套商标央视感到震惊”(《重庆商报》7月31日)、“‘艺术人生’被申请注册为避孕用品商标 标价500万元”(《河南商报》8月2日)的新闻中,注册商标都傍上中央电视台,央视自然有足够的立场“虎躯一震”。而当米虫也在对这块大肥肉虎视眈眈:“不满中央一套成避孕套 上海一网民称花10万美元买被抢注的‘www.央视一套.net’域名欲无偿转赠央视”(《上海青年报》8月3日),虽然有“铁杆粉丝”出手义助,央视也不免一震再震。

  只是报道中那位自称“崇敬央视”而甘为“央视门下走狗”的何先生,更像一个跟风炒作的米虫。“崇敬论”给人的牵强做作感且不说,“央视一套”注册是否获批准尚无定论,如何出钱去买?况且以时下行情计,www.央视一套.net这样英中结合输入繁琐,“.net”含金量不高的域名,其商业价值恐怕不值10万美元。强调“不是贪图要额外的广告受益”,更像此地无银三百两。

  参照几大网站在“中央一套”被抢注的新闻后的评论风向失衡:网友称李振勇“好创意,好眼光”的“溢美之辞”几乎占尽上风。足见这只米虫借“中央一套”之东风并活学活用,实在是有一套。而就算是在玩自卖自买的空手套游戏,这位何先生也没什么可指责的,只是别以为引得主角(央视)“虎躯一震”后,美女和无数跟班(民众)都会紧抱其大腿,坚持执行听主角话、跟领导走的指示,就有了眼球注意力进而产生经济效益。想拿三分走人,想在这块地里啃到好的玉米。不过是个太过乐观的预期。

  至于央视动辄“虎躯一震”,之后老是作反应慢半拍的脑瘫状,实在有损业内大佬的气度,很容易被异化为弱不禁风作楚楚可怜状的“娇躯一颤”。让别人“套牢”在先,错愕不作为在后,而不思改进增强商标意识,加强自身品牌的保护措施,凭这几下功夫就能随便解套吗二流武侠小说家中较有成就者——卧龙生,其笔下同样存在滥词问题(滥词,指使用极为频繁,适用面极广):对“微微一笑”一词有种偏执狂似的喜爱。既然央视于“虎躯一震”一词感情甚笃,不妨向前辈致敬,对胆敢犯央视“龙麟”浑水摸鱼之辈,报以“微微一笑”可也。宽容之美,岂可因一睚眦而轻弃邪?作为自诩以责任、良知、影响为己任的权威媒体,当以宽广、智识的胸怀面对种种“注册风波”,即便会因此蒙受短期的“不雅之冤”。

  “虎躯一震”之后就悄无声息,是就此息事宁人还好,怕就怕像不入流的YY武侠小说所描述的:“虎躯一震,王霸之气四散开来”。即便“中央一套”中的“中央”一词有特定涵义,用于商标不妥当;央视有权向国家工商总局、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提出恶意抢注的异议;相关注册管理机构也能行使自由裁量权来决定是否授予商标、域名专用权。但都要尊重程序和法治,而不能给“央视”套个意识形态过于浓厚的保护罩,强行出手阻止正常的注册行为。将商业和政治的因素尽可能分开,这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应该有的理性。

  挟考生以刮油水

  古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今有“挟考生以刮油水”:“江苏教育考试院向外地高校收取每名考生30元录取费,不交费不寄录取名单做法遭高校联合抵制,数千学生因此未及时收到通知书”(《新京报》8月3日)。显而易见,身份暧昧的江苏考试院所继承的“跟权力沾点边就想刮点油水”的光荣传统,甚至不惜以数十万乃至数百万(因为不是一两年的事了)考生的前程为筹码,确实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

  然而,“引经据典”一番,对比教育部1999年4月下发的《普通高校招生计算机网上录取工作试行办法》,以及教育部《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对于“录取费”列支方式的自相矛盾的规定,却可以发现,考试院和大学的行为都是“有法可依”的,唯一没有法律支持的是考生和家长,教育主管部门让不同利益方都“有据可依”、可以PK、有能力顶牛。考试院发财的权利是不容剥夺的。习惯宰人的高校遭遇被宰的逆反心理是可以理解的。只有考生和家长倒霉是活该的。

  “今年的事情已经解决了,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说。”这就是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部的表态。这种无奈又蕴涵着轻松的语调,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模式,跟农民卖个桃子要劳烦总理、卖个西瓜得出动省委书记一样,给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中国公共政治和行政管理课。只是不管这场PK游戏的焦点是利益冲突,还是政策质疑,或许还有不为人知的隐情,无论怎么样,请不要把十年寒窗的无辜学生作为人质、牺牲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