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上海乘风凉的感觉又回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12:17 新闻晚报
□晚报 周柏伊 程怡报道

  连续多日的高温让申城的夜多了几丝焦躁,也让害怕高温的人绞尽脑汁。为了避暑,上海人带着各种各样的理由睡到了室外,苦中作乐呈现出特别的“睡文化”。“但愿台风早点来,我们也好打道回府了。”在阳城路人行道上驻扎了三天的杨师傅对记者说道。

  【临江公园】夏日浪漫夜

  昨晚9点45分,记者来到长江入海口的临江公园,海风阵阵,这里的温度明显要低得多。沿江长堤上,零零星星地分布着小情侣们,有的坐在堤岸上卿卿我我,有的甚至自己带了睡袋前来,躺在堤上,吹着海风,面向大海。

  时延和女友是在傍晚时分开车过来的,8月4日是女友的生日,两人约好一定要完完整整地在一起,于是带着睡袋来到海边,决心要看到第一丝阳光。“最近天气这么热,到哪里都是一身的汗,早就听朋友说过海边温度低很多,来了果然还不错。”时延说道。在远处传来的时长时短的汽笛声中,两个人依偎在一起,共度夏日浪漫夜。

  记者随后发现,在公园的另一头,一块被游客美誉为“女娲石”的水泥地上,还有另一批纳凉者,13个男子铺了凉席盖着被子呼呼大睡,有的还发出了轻微的鼾声。一名男子直接横躺在离地面约1米高的围墙上,双手插在胸前,欣然睡去,也不怕一不小心翻个身就进了海里。

  【淮海路】石库门情结

  昨晚11点15分,记者来到淮海路太平洋广场前,大约12个年龄不等的人占据了“有利地形”,有的已经睡下,有的还在躺椅上闲坐。闹市中的这块空地显然为他们的避暑提供了便利。

  “我第一次来这里的时候,突然找回了住石库门的感觉。”张阿姨告诉记者。小时候住在石库门房子里不曾有过空调,每到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把躺椅之类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家门口,一边闲话家常,一边乘着微微的凉风,酣然入睡。渐渐地,石库门房子越来越少,高楼越来越多,人们都把自己的房门关得紧紧的,再也看不到大家一起纳凉的景象。对于石库门的怀念,张阿姨只好深深地放在心里。

  路过淮海路太平洋是偶然,但是在这里纳凉睡觉的人却震撼了张阿姨。她瞒着家人偷偷地加入了这个队伍,唯一不同的是,待到深夜,别人都呼呼大睡,她会收拾了睡具回到家里。“既能避暑,又能让我重温石库门,何乐而不为?”张阿姨俏皮地说。

  【阳城路】避暑好去处

  昨晚11点45分,记者来到阳城路高平路路口,人行道上已经睡了不下40个人。男女老少皆有。据了解,自从高温来临之后,他们在这里已经睡了将近一个礼拜了,虽然有的时候会有人来驱赶,但总得说来还是很太平。于是乎,每天傍晚时分,大家就会自觉地把凉席铺到自己常用的地盘,待到天蒙蒙亮的时候,再收拾好睡具回到各自的小屋。

  “房间里实在睡不着,蚊虫又多,还是外面凉快。”一名来自安徽的男子杨师傅说道。据介绍,他和工友们共同居住的房间虽然号称刚粉刷过,但是却没有电源插座,房间里连电风扇都不能使用。在那个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里,竟要睡上十余个人。“连旁边人呼出的热气都能吹到身上。”杨师傅苦笑道。

  杨师傅的小屋,简陋的高低床旁,一堆堆臭袜子和破旧的鞋子随处可见。“没办法啊,孩子马上又要开学了,省钱啊。”据了解,杨师傅每个月花在自己身上的费用不超过300元,其余都寄回家供乡下的两个孩子读书。如果晚上不好好休息,白天就没有精神做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