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特奥会丑闻再次拷问竞技体育之弊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14:36 南方网
  大河报网络版 杨耕身

  据8月4日《天府早报》报道,近日在哈尔滨举行的全国特奥会上出现了众多的“疑似”特奥选手。如许多参加足球比赛的球员水平之高,“智障人练十年也不可能达到”,并把特奥足球赛踢成了“中超水平”。另外,其他赛场也发现有类似情况,在田径场上竟有百米赛跑跑出11秒8的特奥运动员。在乒乓球、羽毛球上也屡见“疑似专业队员”的特奥选手,一些乒乓球爱好者见之也自叹不如。

  要说,体育比赛作假并非多么重要的新闻,或许仅仅是鉴于特奥会是专门为残障人士举办的运动会,寄托着通过特奥运动让他们增强身体机能、自尊自信并最终融入社会的美好愿望,所以一旦有正常人甚至专业运动员在金牌的诱惑下,通过作假挤占特奥名额,才显得令人痛心且非常愤怒。但我们都很明白,只要能够获得好处,只要能够捞到荣誉,作假者何曾有过我们期待的道德负疚感以及耻辱感呢?对于他们来说,特奥会和大运会、全运会没有什么区别,如果有可能,即便这是奥运会,又有什么区别?

  这正是一脉相承的“锦标主义、金牌至上”的再一次延续。我们甚至不必去指责那些参与作假的运动员,他们只是在利益格局中一枚听命于人、受人摆弄的棋子。我从来都不怀疑作为运动员个人的基本道德以及他们对于个人名誉的珍惜,我甚至愿意相信,他们同样视作假为耻。但是,在强大的组织力量面前,他们却必须服从于某种集体荣誉的需要。正是在一种集体荣誉的幻象下面,他们也不再以耻为辱了。至于所谓体育精神,当然也只得退居其次了。

  毫无疑问,在体育行政化的管理模式之下,金牌以及名次所意味着的,通常并不仅仅是运动员个人的利益,而更关乎体育管理部门甚至地方政府的利益。这也不仅包括对于公共财政的占有,更包括着一些官员的升迁与荣辱。

  一切仍需要归于体育运动的体制之弊上来。这样的反思其实早已不新鲜,因此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去寻求一种改良与变革。然而在此之前,更为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一点上寻找到一种共识。真正让人难忘的一幕是,由于第十届全运会上出现的假摔、罢赛、下跪、服用兴奋剂等一系列事件,便有人认为中国的竞技体育体制已不再适合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对此,国家体育总局一位官员在年初召开的全国体育新闻学会年会上坦言:“就现阶段而言,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绝对不能丢!”

  在中国体育界,围绕着体育资源的占有和分配,已经形成了一个体育官员、运动员、教练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利益链条。正是这群既得利益者,打着国家利益的旗号,阻碍了中国体育从金牌体育到群众体育的转变,并共同维护着这个有病的体制持续延伸。

  革除体育作假,必从铲除体育行政化开始,必从改革体育的现有体制开始。(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