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50米高空遇险17兄弟安全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17:30 生活报

  本报首席记者 王萌

  5月8日,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发生了百年难遇的林场大火。在扑火作业过程中,一架直升机液压系统突发故障,空中遇险。

  失灵的直升机拖着青烟笨拙地躲开了喷吐着烈焰的火场,鸣叫着扎向一处相对稀疏

的林地。几分钟后,巨响传来,冲击波在林地周围推出一个以飞机坠落点为中心的大圆圈。浓烟消散,沙尘落地,大家从隐蔽地点爬出来,互相招呼着向一起集中,一个、两个、三个……十七个兄弟竟然全部生还。

  这是中国民航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近日,几名飞机失事中的伤员到哈尔滨接受康复治疗,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

  直升机液压系统失灵

  4月8日开始,东北护林中心和东北三省民航局调集护林防火飞机进入黑河市嫩江县林场临时基地待命,这其中就包括与东北护林中心签有作业合同的新疆开元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一架米-8直升飞机,这架编号为7831号的直升飞机由经验丰富的老驾驶员亓克成和曲兴锋共同操纵,空中机械师齐志臣则是民航退休的老机械师。

  5月8日,黑河市爱辉区大岭林场以北44公里处发生山火,黑河林场要求嫩江航空护林站火速增援。当时,亓克成他们的米-8正好在机场待命。11时23分,飞机运载着13名扑火队员腾空而起,将他们投放到110公里之外火场临时基地红五月营子村。然后,米-8又连续进行了两次短途运输,将扑火队员由下风头运到上风头。13时20分,飞机载着赵艳国等13个扑火队员再次腾空而起。

  大约在13时25分许,飞机操纵杆卡住了。滴答,滴答……低沉的警报声传来,红灯闪烁,紧接着自动语音报警器急促地发出呼叫声:“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液压……”

  机内空气瞬间凝固了,刚才还在轻松地聊天的扑火队员把目光都转向了驾驶舱。此时,飞机在空中如同打摆子,左右摇晃,前后倾斜,原处转圈。三名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密切配合做了几次尝试都告失败。机舱里顿时乱成一片,扑火队员都是三十左右岁,拖家带口,想到妻子儿女,有的人当时就哭了,有人甚至要求打开客舱门跳伞逃生。

  “不要乱,都原地坐下。”一个洪亮的声音从人堆里面响起,终于让大家镇定下来。飞机出现故障后,43岁的赵艳国的心里也产生了恐惧,但他知道在空中无处逃生,而且这种带有旋翼的直升机,怕被降落伞缠绕,从来就不备降落伞。因此,大家要想活命只能保持镇静,期待出现奇迹。所以,他要求大家都坐下,抓住机舱壁上的安全带,保持身体的稳定。他的话还真好使,扑火队员每人抓住一根安全带,吊在上面,机舱内逐渐安静下来。

  850米高空紧急降落

  地面指挥塔传来指令:机组人员请保持冷静,尽量保持飞行高度,等待备用系统的启动。

  听到地面的指挥,机长亓克成和驾驶员曲兴锋竭尽全力提升飞机的高度,可是液压系统失灵,飞机根本不听使唤。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他们知道备用系统启动还有段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失去这宝贵的几十秒钟就可能断送飞机上的17条生命。亓克成与曲兴锋决定关掉自动系统,进行人工操纵。

  此时,飞机海拔高度850米。飞机一旦失控坠地,机上17人将无一生还。亓克成、曲兴锋、齐志臣三名老飞行员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竭尽全力,人机保全。亓克成与曲兴峰几乎同时发现了直升机右下方的一块较为稀疏的林地,他们同步对飞机进行双侧操纵,每个动作都要用尽全身力量。

  直升机急速地下坠着,绿油油的森林迎面扑来。眼看就要接近地面了,作为老飞行员他们深知,最佳的着陆方式是机身平行滑行,顺势降落。但这并非易事!亓克成与曲兴锋为避免受伤尽量用肩膀护住头,可是双手仍死死地拉住操纵杆,飞机由原来的倾斜三十多度,逐渐被拉平。

  螺旋桨飞速旋转,树木纷纷被齐腰斩断,机舱里的人都闭上了眼睛。

  十米、二十米……直升机与树林发生着剧烈的碰撞,随时有可能发生爆炸。机舱里的人屏住了呼吸,用手死死抓住任何能够抓牢的东西,可多数人还是在剧烈的碰撞中昏厥过去。

  经过三十米的滑行,直升机终于顶到一棵大树上停了下来,机尾由于巨大的惯性作用跷起来挂在了树上。而在直升机降落划过的轨迹上,留下的是一大片被旋翼斩断的带着白茬的树桩。

  爆炸随时可能发生……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扑火队员杨志国第一个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坐在草棵子里,没有受伤。他使劲拧了自己一下,感觉到疼痛,才敢相信这一切是真的。原来,他非常幸运,落地的瞬间,他从后舱门弹出后,舱门又自动关闭。

  “我还没有死!可伙伴们都在哪儿?”他发现不远处直升机戳在林地里,踩着满地的残枝落叶向飞机跑过去。

  飞机自重7.1吨,油箱内有1.2吨燃油,舱内还有4桶灭火器用的汽油,爆炸随时可能发生……

  “醒一醒,飞机要爆炸了……”杨志国拼命地大喊。

  机舱内,听到了伙伴的呼喊声,扑火队员逐渐苏醒过来,不顾一切地向舱外跑。被压在人堆下面的赵艳国忍着胸腔的疼痛爬出来指挥大家撤离险境。

  机舱门变形,无法开启。所幸的是驾驶舱前面十厘米厚的减速玻璃被大树劈出一个口子,驾驶舱与座舱之间的铝合金门是开着的,在杨志国的接应下,机上人员一个接一个地爬出来,躲到离飞机十几米远的树后。

  赵艳国与最后几个人刚爬出机舱,机长亓克成、驾驶员曲兴锋以及扑火队员孙秋民又跑了回来:机械师齐志臣和几名扑火队员还困在飞机里。

  此时,腰椎骨折的齐志臣的右脚卡在仪表板里。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自己一辈子在蓝天上飞翔,能在飞机上找到最后的归宿也挺好。这危急时刻,机长扑了过来,抬起齐志臣的座椅,找了找角度用力一拽,齐的右脚被拽出,鞋留在里面,脚踝骨已血迹斑斑。

  与此同时,孙秋刚被解救后艰难地对赵艳国说:“机舱里好像还有一个人。”

  此时机舱里除了火苗就是浓烟,爆炸随时会发生,此时再回去等于送死!

  赵艳国和孙秋民说,你先出去,然后义无反顾地钻进了浓烟之中。孙秋民紧随其后跟了进去。

  “还有没有人?”没有应答。赵艳国戴500度的近视镜,眼镜早已脱落,眼前一片模糊。他弯下腰终于发现了客舱里被困的最后一名扑火队员。

  孙敬喆距油箱最近,面部、右手严重烧伤,头发烧焦,浓烟呛得他快要窒息。他的脚被死死卡住,赵艳国和孙秋民一把抓住他,拼尽全力将孙敬喆拽出来。

  穿越森林,劫后余生

  赵艳国和孙秋民扛着伤者刚刚跑出十几米,背后就发生了第一次爆炸,一个火球冲天而起。大家被一股热浪推倒在地。

  确认没有危险后,大家互相呼唤着名字向一起靠拢。赵艳国把大家集中在一起点了一下名字,发现包括机组成员在内的总共17个人一个也不少,这个消息让这群劫后余生的人都感到非常振奋。

  但此时,又一个难题摆在大家的面前,大家还必须跋涉一段路程才能求生。因为飞机坠落地点在大森林里,莽莽森林无边无际,人们只有穿越森林找到公路,或者至少要有一块适合救援直升机停靠的空地,他们才能被救出去。赵艳国看了一眼这群从空难中劫后余生的难兄难弟,他们惊魂未定、疲惫不堪,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挂了彩,有的伤势严重,需要人搀扶。但是他们的眼神都很坚定。

  扑火队员孙绪臣对这一带比较熟悉,于是,这一小队人马在孙绪臣的带领下,互相搀扶着,拄着临时捡来的树枝向目的地的方向穿越。走之前,赵艳国仔细检查了现场,找到了一个对讲机和定位仪。在路上,他与黑河机场的指挥塔台取得了联系。

  在黑河机场的救火指挥部里,所有人都笼罩在一片悲哀的气氛当中,人们都以为机上人员凶多吉少。负责搜寻遇难者遗体的飞机已经出发。

  13时40分许,指挥塔台里的一名航行管制员突然接到了赵艳国的对讲信号,得知所有机上人员全部生还后,指挥塔台内一片欢呼声。

  消息传到黑河的救火指挥部,相关领导马上做出反应,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回幸存者。扑火前方的红五月营子村,一架待命的俄式米-171直升机腾空而起,向着指定的营救地点飞速前进。

  赵艳国这一行人,在森林里艰难地穿行,半公里的路程走了二十多分钟。但第一个降落点飞机无法降落。经与指挥塔台联系后,赵艳国决定让其他人原地休息,他带着两名轻伤的扑火队员寻找第二降落点。17名空难幸存者终于在第二降落点成功登机。20分钟之后,运载幸存者的直升机直接停到了黑河机场。救护车一路飞驰,将伤员接到医院。

  事发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了这则消息。国家相关部门对此事非常重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亲赴医院探望伤员,黑龙江省当地的领导也到医院对伤员进行了亲切的慰问。

  事故发生后,17名幸存者中有9人接受了住院治疗。据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介绍,患者一般有挫伤、骨折、吸入性肺炎等症状;患者孙敬喆颜面表皮脱落,伴有二度烧伤,齐志臣腰椎骨折,只有他们两人伤势较重。

  赵艳国接受采访时说:“经历这次事故大家全部生还,首先要感谢机组成员,他们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丰富的临战经验,给大家提供了生还的前提。还有就是关键时刻大家头脑清醒,没有各自逃生,而是展开自救和互救,可以说是集体的力量战胜了这次恐怖的空难。”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