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杜照宇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01:34 京华时报

  

杜照宇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杜照宇烈士的遗体被抬向灵车。本报记者范继文摄

  本报讯(记者张瑾)昨天,在黎巴嫩不幸遇难的中国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烈士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大厅举行。胡锦涛、郭伯雄、曹刚川、徐才厚

向烈士献了花圈。

  昨天上午,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告别大厅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沉痛悼念杜照宇烈士”黑底白字横幅悬挂在大厅正前方的布幔上,下方是杜照宇身着军装的半身遗像。烈士的遗体安详地躺在万朵白玫瑰花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杜照宇的父母、岳父母、妻子、妹妹和儿子敬献的花篮依次摆放在遗体前方。杜照宇的遗孀李玲玲守候在一旁,泪水中和丈夫作最后的告别。

  9时30分,遗体告别仪式开始。悼念者每人胸前佩戴白花,面色凝重,缓步走到杜照宇烈士遗体前一一鞠躬致哀,向英雄做最后告别。记者注意到,昨天也有部分群众自发来到告别大厅外,以自己的方式来悼念杜照宇烈士。外交部、总参谋部领导,山东省及杜照宇烈士的亲属、生前好友和官兵代表共400多人参加了告别仪式。

  7月26日凌晨,杜照宇在联合国黎巴嫩临时部队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时,不幸遇难,年仅34岁。他是中国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中遭武装袭击牺牲的军事观察员。他以过硬的军政素质和忘我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各国同行的尊敬和赞誉,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

  ■追忆

  “他是学生中最出色的一个”

  1994年7月,杜照宇军校本科毕业,成绩优异,被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任福康教授。“我不相信那是真的。”直到任福康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还没有从失去弟子的悲痛中解脱出来。

  “杜照宇是我带的学生中最出色的一个。”任福康说,“他尊敬师长,乐于帮助同学,学习认真,独立工作能力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为人忠厚,做人本分。杜照宇说他一直希望自己做一个英雄式的人物,做一名优秀的中国军人。但他并不是那种好高骛远、整天空喊口号的人。”

  ■悼念

  60万人次网悼烈士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昨天从共青团中央了解到,在维和英雄杜照宇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之际,数十万青少年通过网上“杜照宇纪念馆”(http://dzy.china5000.org.cn)在互联网上进行纪念。一束束白菊、君子兰表达了对维和英雄的无限缅怀,一句句感人肺腑的留言表达了广大网友的深深思念。

  据介绍,网上“杜照宇纪念馆”自7月28日开通以来,短短一周时间访问量已突破60万人次,献花3000多朵,留言40多万字。大学生网友宋函雨说:“伟大出自平凡,军人的职业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我为相识这样的军人而骄傲。”

  据新华社

  他们用生命践行大国军队的誓言'

  7月26日,杜照宇和他的3名同事在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不幸遇难。在7月30日的追悼会上,联合国为这些用生命呼唤和平的人降半旗致哀。

  3年前,同样是中国军人的郁建兴,为了履行联合国赋予的武器核查职责,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从郁建兴到杜照宇,展现的是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使命不断拓展的轨迹,彰显的是中国和中国军队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

  军人,一向被视为“保家卫国”的神圣群体。然而,杜照宇和他此前的7位中国军人,却为了千万里之外陌生国度里陌生人的安宁生活,将自己的鲜血抛洒在了异国他乡。更多的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的中国军人,以自己的默默奉献和英勇无畏,为维护世界和平履行着神圣职责。自1992年以来,中国已先后向全球各地派出5000多人次的维和人员。目前,仍有1489名中国军人在全球9个战乱和热点地区执行任务。中国已成为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军队使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成为230万将士的自觉追求。

  军队使命的拓展,也是国家使命的延伸。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但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世界范围内热点问题层出不穷,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仍在危害人类的和平生活。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责任。

  世界和平的丰碑上,刻下了中国军人的名字———他们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大国军队的誓言,用鲜血履行了一个伟大民族的使命。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