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距离引出美感来(文史小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04:11 人民网-人民日报

  

距离引出美感来(文史小品)
一个远客他乡的游子,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而真的有了这么一刻闲静,他便会潜入回忆的境界,屏除溢满胸臆的芜杂记忆及故乡的亲切温暖。鲁迅先生南下至中山大学执教时每每在夜阑人静之时屡次忆起曾在家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这些风物之所以成为思想的诱惑,并非在于它们有特别的使人留念处,而大抵因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漠,才引起特别的牵挂和眷顾来。

  距离引出的美感实在是深刻而持久的。尤其在用情专一的人,沉湎深曲,心情郁结,如春蚕作茧,愈缚愈紧。平常的风物,因了难得一见,只在记忆里翻滚搅动,往往生发出超越原物的美妙。距离造成的美感实是高层次的审美享受,深味审美三昧的心灵,总是在不断充实、丰富、成长的过程,所以美也不会只停留在一点上逡巡不前。先前见惯了的美的事物,天长日久,习以为常,易在心灵的发现方面造成衰退和消耗,不过一旦时空距离拉开,审美焦点往往又将直觉经验附着在先前熟悉的事物上,于是这时所得的美感又更加强烈了。

  距离造成的美感往往在审美鉴赏上固执地表现出来。白居易《问杨琼》谓“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声。”刘长卿《听弹琴》谓“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这便是因时间距离久远所造成的美感,并非他们所处的唐代缺少佳歌妙曲,碍于近视罢了;而我辈隔着千余年看唐代歌、曲,又觉得那般典雅高逸,不可多得了,盖距离使我们思维空间疏朗,促发想象,而想象的沉浮往往过滤实际的功用,显露新的感知和体验,并以此为媒介,使审美心灵自由而充实。

  所以《晏子春秋》中说“衣莫如新,人莫如旧”。其实衣裳何尝不是“莫如旧”呢?在异乡江中的游子,吟出“忽听邻舟故乡语,纵非相识也关情”的诗句,是那样的恰如其分,自然而深刻了。故乡的人和事、江山与风物,都在游子的魂萦梦绕中,简直是心有千千结呵。诗人当创造之际,回想又使他翻旧成新,那一缕又一缕难遣的回忆!

  空间的距离也引发出非同寻常的美感来。据说王安石爱看水中影,大抵也是距离和投影的缘故才造成朦胧的颇耐揣想的情状,他的《桃花》诗“晴沟涨春绿周遭,俯视红影移鱼叨”,即观其影。一般地说,只有隔着一定距离才能见出美,距离本身能美化一切。即如平常的山石泉涧,梵刹园亭,在月光下会别有一番深远溟蒙之状,即使惨悴之容,在月下也陡显奇净,山河大地,渺若荒古,皆因距离而成美的意象。

  在审美鉴赏方面,心理距离也同样造成真正的审美欣赏。《鲁迅全集》第七卷十三页尝谓“书上的人物大抵比实物好一点,《红楼梦》里面,像贾宝玉林黛玉这些人物,都使我有异样的同情,后来,到北京后,看看梅兰芳、姜妙香扮的贾宝玉、林黛玉,觉得并不怎么高明”。这是因为第一,书中人物比舞台人物更远,因而容易超然,脱离生活实用目的;第二,文字形象较舞台形象更多想象空间,而这空间即是一种距离,它比舞台形象更多一些隐蔽部分,也更多一些可以意会不可言传的地方——象外之象,有着更深的美的奥秘,更强的感染力与吸引力,这也是文学艺术永远不可被舞台艺术所替代之处。

伍立杨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