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再打贵州民族牌 重叙沪黔两地情——专家评述“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决赛第三场决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08:48 贵州都市报

  8月2日晚,省新闻出版局音像电子网络出版管理处组织有关专家观看了“国酒茅台”杯2006“多彩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拔大赛决赛第三场决赛,并作出如下评述:

  专家认为:上海决赛,在保留决赛基本环节的基础上,调整了艺术演绎方式和节目呈现形式,突出贵州民族文化的情感质点。

  贵州旅游形象大使28名决赛选手和17位民族姑娘,通过民族花絮介绍、自编自演的以“情系贵州”为主线的《都市风、民族情》、《夜郎情》、《永远的留念》等小品,着重展示了如天籁之音的侗歌,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造型特异、工艺精湛的银饰等动静态艺术品类,突出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的丰富内涵。参赛选手在情深意浓的民歌伴奏下,集体朗诵了上海作家叶辛的诗作《贵州的情》,诗化地赞美了贵州山、水、林、洞的秀美、灵动和神秘,以及由自然风光润养出的贵州各民族动人心弦的人文风韵和引人无尽遐想的浓浓深情。在加时赛选手PK环节,选手以“假如我是名导游”为题,向观众推介了由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等系列色彩组合的多彩贵州,向上海人民发出了来黔领略山水风光和民族风情的热情邀请,表达了对黔沪两地真情永续的殷殷期盼。

  整个决赛突出两个示点:展示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意韵,推介贵州民族服饰、银饰的款式和工艺,表达贵州民族文化中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以文寓礼、以艺求真、借物传情的纯善品性,彰显其自由、和谐、达观的生存意识;着意对贵州优美自然风光的诗意性推介和寄情于山水的理念表述,充分展示这一“人类疲惫心灵栖息的最后家园”所具有的永恒魅力。这种与广州、香港决赛展演节目不尽相同的演绎格局,既弱化了决赛程式所产生的审美疲劳,又彰显了贵州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资源富集、多彩多姿的本质特征。这种决赛的创意策划无疑是明智而显效的。

  专家认为:这次上海决赛,演绎了上海人民与贵州结下的不解之缘,突出在艰苦环境中产生的知青情结和企业情结,以此打造贵州旅游资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后期,上海两万多名知青怀着远大理想,到贵州农村插队落户。他们在艰辛的生活中经受了锻炼,与当地人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获得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贵州的秀丽山水和多彩风情,激活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活力,从中涌现出一批著名作家、艺术家和社会优秀人才。风情贵州不啻为上海知青“凤凰涅槃”的炼狱和研习文采的沃土。同一时期,上海大批企业为支援“三线建设”搬迁到贵州大山深处安营扎寨,数十万上海工人和技术人员用勤劳和智慧,在贵州建立了举世瞩目的机械电子和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使贵州秀丽山水因注入现代物质科技文明更具文化底蕴,为贵州多彩的民族风情平添了文化魅力。

  贵州旅游形象大使选手和民族姑娘们用文艺形式,从历史题材中提炼出积极乐观的精神元素,呼唤起上海知青和“三线建设”者的贵州情结,激活其历史记忆和磨砺人生的体验感悟,并将贵州旅游资源的推介升华为对历史的理性眷顾和现实的情感融通,以打造在知青文化层面和企业文化层面上形成的“生活体验”、“经历追寻”、“情结回归”等为主题的特色旅游品牌,促使沪黔情结真正成为增强贵州旅游吸引力的文化渊薮和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决赛放大情结文化效应、创造旅游无限商机的务实品格。

  这次决赛,增加了现场采访内容,对应邀为本次决赛评委的上海知青叶辛进行了现场采访。这位现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副主席、市人大常委的老知青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他与贵州结缘的感人经历,和参与支援贵州教育的“春晖行动”,情系贵州、反哺贵州的款款情谊,为深化决赛主题增加了看点。

  专家认为:上海决赛,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以沪黔两地情为纽带,从社会历史演进中提炼健朗的主题,具有用人文手段深度开掘贵州旅游资源内涵的战略意义。

  这次决赛,在开场集体舞《真情的红丝带》的表意性节目引领下,表演了情绵意深的系列小品《大山的呼唤》、《想当年》等节目,通过以视听为主的多重文化审美渠道,真情演绎了沪黔两地人在历史进程中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深厚情结;激情表达了贵州各族人民“踏歌叙厚谊,起舞话沧桑”的良好愿望;锐意强化了贵州“一山一世界,一地一特色”的“文化千岛”奇观的迷人风采;为沪黔两地人重温情谊架起了超越时空的心灵桥梁;实践了山水贵州诗化意境与现代大都市“楼厦森林”景观的倾情接触,为探寻贵州民族文化与申城时尚风情和海派文化的高端形态融合,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上海决赛,将历史深情融入青山绿水,用山水之美表达和培育真情,不仅体现了一种运用人文手段推进旅游兴省的个性化精神品格,而且在资源推介中创造了独旨佳境的文化成果。作者:沈新局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