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长江不要成为第二条莱茵河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5日20:00 光明网
谭浩俊

  中央电视台《再说长江》节目,在极尽长江之风貌,历数长江之荣耀的同时,也提出了长江之隐患,其中,最大的隐患,就在于长江生态环境的恶化,长江水质的恶化,长江物种的不断减少,并大专呼吁,不要让长江成为第二条莱茵河。

  大家知道,莱茵河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内陆航道,全长1320公里,流经的水域面积达2522000平方公里,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着十分显赫的地位,她同世界上孕育了人类文明的大河

一样,是成就欧洲文明乃至整个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各国战后重建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灾难,莱茵河的环境破坏日益加剧,莱茵河的物种近乎于灭绝。曾经一度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和“公共厕所”,可见其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

  但是,当莱茵河途径的国家认识到莱茵河环境破坏的后果时,他们痛定思痛,下决心对莱茵河进行了整治,经过沿河国家的共同努力,这条著名的国际河流基本恢复了当年的风貌。虽然,与当年的莱茵河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是,沿河各国对莱茵河环境的重视,莱茵河恢复原来的面貌只是时间问题了。

  从莱茵河由美丽的河流成为欧洲的“下水道”、“公共厕所”,再由“下水道”、“公共厕所”变成美丽的河流,欧洲人是有惨痛的教训的。虽然在对莱茵河的环境损坏中发展了经济,但是,对莱茵河整治所花费的代价也是十分惊人的,莱茵河生态环境的恶化,对莱茵河途经的国家和人民造成的影响也是永远难忘的。

  今天,当我们在发展经济、造福于民的同时,如何吸取欧洲人的教训,认真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是十分重要、十分迫切的。

  对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来说,正在面临着与莱茵河同样的命运。这条给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带来自豪和荣耀的大河,这条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的母亲河,这条记载了中华民族兴衰史的见证河,近年来,在一片热气腾腾的建设浪潮中,其生态环境、生存环境、资源环境正遭受着巨大的破坏,大量的工业废水和各种污染物排入长江,各种鱼类的无限制捕捉,各种无节制的采砂,各种污染排放物特多的化工、造纸、冶金、制造企业建设在江边,没有规划的各种长江大桥纷纷建设,已经使长江的水质发生了严重的变质,使长江的生物急剧减少,使长江的内部结构发生的急剧变化。二十多年前,长江的水还是绿色的,可以清澈见底的,如今的长江水已经快赶上黄河水了,二十多年前,长江的鱼类还十分丰富,如今,在疯狂的捕杀中,长江的鱼类已经减少了百分之二、三十,二十多年前,渔民还可以直接饮用长江水,如今,长江水已经很难不经过处理就直接饮用了。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城市,已经很难找到一个让市民放心的取水口了。

  长江,虽然还没有达到当年的莱茵河那样,成为长江沿岸的“下水道”、“公共厕所”,但是,如果不加以保护,不采取强制性措施,长江成为中国的“下水道”、“公共厕所”已经为期不远,靠着长江无水喝的日子即将到来,长江很快就会成为莱茵河在中国的翻版。

  长江为中华民族缔造了辉煌,长江也为沿江两岸的城市和人民带来了经济的繁荣、生活的富裕,但是,如果不加强治理和保护,不吸取莱茵河的教训,长江,将成为沿江两岸人民的沉重负担,成为中国的沉重负担,成为后人的沉重负担。

  我们希望在我们这一代创造经济繁荣、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但是,我们更希望我们的经济繁荣、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建立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上,建立在环境与发展的和谐上,建立在祖先与后代的和谐上。如果我们在给后人留下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留给后人一个生态严重破坏的生存环境时,后人将无法感到他们的祖先是一个开明的祖先,是一个文明的祖先,是一个有长远眼光的祖先。

  我们的祖先,虽然没有留给我们太多的物质财富,但是,他们留给我们一片美丽的环境,一条既美丽、又畅通的母亲河,正是这条美丽而又畅通的河流,让我们亿万人民享受到了母亲河灿烂的微笑,品尝到了母亲河甘甜的乳汁。

  再说长江,赞美长江的美丽,歌颂长江的辉煌,感叹祖先的聪明、善良。再说长江,我们在谱写长江新的辉煌的同时,也要谱写长江新的美丽,让后人感叹我们的聪明、善良。

  保护长江,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长江的美丽,是每个中华儿女所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的。

  从现在起,从每一个与长江共存的城市起,从每一个与长江共伍的中华儿女起,让我们共同地为长江的美丽而奋斗,让我们共同为长江的未来而努力。

  我们也真诚地希望,长江管理委员会能够象欧洲的莱茵河保护委员会一样,发挥好对长江的保护作用。因为,莱茵河的保护委员会只是一个松散的民间组织,而我们的长江管理委员会还是一个官方组织,应该有着更强的组织功能和工作效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