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国学圈:自闭或开放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6:00 光明网
王晓熊(上海学者)

  如果既没有圈友之间策略性的互动,又缺乏与留言网友之间的意见交流,那么国学圈的存在价值何在?对国学博客圈这个新生事物,我乐观其成,不过更希望它能具有那种“创造性的互动”,而不是一味地守成,最终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自娱自乐的小圈圈。

  继国学教室老板班、国学短信之后,以北大哲学系为主要依托的乾元国学文化传播

有限公司在新浪开通了“国学博客圈”。(相关报道见本报C12版)目前第一批开通了以国内专业学者为主的资深网友圈,以及以草根网友为主的一般网友圈,此外,根据圈主“乾元国学”在主版上的介绍,还将陆续开通海外汉学圈、港澳学者圈。单从人员规模上看,新浪的国学博客圈是目前组织规模最大、人员影响最广的国学专题信息平台。在资深网友名单中的李学勤、庞朴、汤一介、楼宇烈等,均是国内传统文化学科内的大佬级人物,这些名字本身具有的号召力即非同一般。在这几位大师的光晕之中,国学博客圈的出世不啻是一颗横空出世的“重磅炸弹”。

  不过将这份资深网友的名单细细寻绎一过,在98位教授、博导、杂志主编的丛林当中,有不少旧识,平时相交似乎也并不了解他们是以“国学”为业,不一一引名细表。只是首都师大的陶东风教授,因为有前次与玄幻文学的博客过节,在网络坊间曝光率颇高,他与国学的交谊也挺值得推敲。由是观之,这个资深圈子的专业特色并不十分同质。

  看过几位的博客,也有这样的印象:既有考古和出土文献这样的“实学”话题,也有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定位的高头讲章,既有讲三纲五常与现代伦理的,也有讲周易天象与历代名人命数的。正如“国学”这个名称可以包纳一切,国学博客圈把学术圈里的三教九流共烩一炉。缺少了必要的明确的专业定位,这不禁使我有些杞人忧天,搬出几位元老级的人物,却并不是将他们作为真正意义上博客圈的领军人物,会不会仅仅是扯虎皮拉大旗,纯粹是吸引眼球的需要呢?

  王夫之论文章曾云“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在乾元国学网中,如果没有一个主心骨,不同专业背景的学者各说各话,彼此不通声气,形不成一个具有广泛共识的论题目标,那么这个圈子最终也只是一团乌合。博客这个新生事物,能载着国学走到多远,比起国学本身的价值争论,更让人好奇。博客是水,国学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者们之于博客,也不是初次涉水下海,今年白烨和陶东风引发的博客大战正是殷鉴不远。国学大师既然上了博客这条船,对博客的口水风波不知已经有了多少心理准备,许多读者并非怀着一腔虔敬好学的心情来这个博客圈子焚香膜拜,正所谓是来者不善。对于他们,国学圈友有没有想好各自的应对之策呢?

  如果既没有圈友之间策略性的互动,又缺乏与留言网友之间的意见交流,那么国学圈的存在价值何在?在这个国学圈子里读到的文章,偏袒传统的居多,反思传统质疑传统的声音至少现在还没有冒出头来,也不知道乾元圈主将来有没有器量给这些不同的声音一个空间。孟子说:“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也。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谐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没有了批判和质疑的国学圈,也很有可能堕入到孔孟诋诃的“乡愿”之列。

  传统文化在多元社会中的价值是不能一律打杀的,不过要如乾元博客的发刊语说,要“一起践行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传统并非惟一的选择。美国一家互联网调查机构在7月19日公布的一项博客统计表明,在个人博客写作的十大理由中,“创造性地表现自己”得票52%,位列第一;而“影响别人的思考方式”得票27%,位列倒数第三。对国学博客圈这个新生事物,我乐观其成,不过更希望它能具有那种“创造性的互动”,而不是一味地守成,最终变成文化保守主义自娱自乐的小圈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