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让事实口述历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6:00 光明网
刘冁(北京媒体从业者)

  不久前,某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董存瑞〉:“真实”创造的典型》的访问记,该文作者在记叙了一位电影导演谈电影《董存瑞》的创作过程时写道:“在事实中,没有谁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此言既出,当年亲眼目睹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老兵们义愤填膺,纷纷指责该导演“出言不慎”有违历史事实且极不负责任。

  众所周知,多年来,董存瑞作为红色偶像深入人心,当历史变成一种“推测”,其对今日社会所造成的冲击可想而知。如有论者所指出的,“对红色偶像的歪曲,玷污了英雄人物的形象,亵渎了英雄用血写成的历史,伤害了烈士亲人以及对其无比崇敬的国人的感情,尤其是弱化了英雄人物在青少年中的榜样作用。”

  有人以为,董存瑞是被“宣传”出来的。不可否认,对英雄形象的艺术创作,难免有高于生活的成分。但是,“高于生活”并不意味着英雄人物只是基于一个被“推测”的事实。正如老编剧赵寰先生所说,“……世界上只有一个董存瑞。我在创作董存瑞系列作品时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必须用董存瑞原名,必须表现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壮举。别的地方可以进行艺术加工,这两个基本原则不能改变。”

  1948年5月25日,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使他所在的连队成功攻入了隆化中学东北角,也为整个部队后来战斗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董存瑞因此成为了我们的英雄,但在他牺牲后的50多年里,甚至有人冒充董存瑞的班长及连长,对他当年的事迹进行了不实宣传,使得董存瑞的英雄事迹有着不同的版本,包括该导演所谓“没有谁亲眼看见他(董存瑞)托起炸药包的情景”。

  事实并非如此。据当年身为11纵96团1营机枪连机枪手、曾经掩护董存瑞炸碉堡的王廷文老人回忆,“在战斗结束后,我特意到战场看过,可惜这名战士连一点衣服或者身体碎片都没留下……电影《董存瑞》看过好几遍,他们演得没有我说得实在,我当时亲眼看见了董存瑞炸碉堡的过程。我听说有媒体说董存瑞炸碉堡是虚构的,这是对英雄的不敬,我可以拿自己的性命担保此事!”

  董存瑞炸碉堡不仅是一个红色偶像的树立,更已成为一段历史。即使是说,历史的真相难免有一部分来自推测,但必须说明的是,有关历史真相的推测,必须得到事实、材料与历史见证者的印证。诸多董存瑞的战友当年的“目击”,就是一种真实的历史记录;而假想的所谓“推测”,经不起历史的考验,也注定不会成为历史。

  有人曾经慨叹,这是一个真理在褪色的时代,于是历史被“戏说”,经典被“解构”。诚然,如文化历史学家所指出,历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制造传统”,但是,任何坚实的,可以流传的传统的“被制造”都应该基于事实与材料。同样,考古学家不厌其烦地挖掘文物,归根到底也是要让材料与事实说话。

  换言之,我们并不否定解构行为对于一个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但必须看到的是,任何关乎历史与人物的解构都要有自己的底线既不止于对大众真情实感的考察,更不能在利益驱动之下,刻意让笔下的人物去随俗、媚俗,甚至为了迎合时下一些观众低俗的欣赏口味,绕开证据信马由缰地“推测”。任何对历史与人物的建构与解构(推测),都有赖于拿证据说话,有赖于让事实口述历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