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国家性对抗”到“对抗国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06:09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从“国家性对抗”到“对抗国家”
以色列士兵在即将发射的导弹上刻字,希望能以此从心理上瓦解真主党。自从1982年爆发第五次中东战争以来,在经历20多年相对平静后,中东再次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日益升级的黎以冲突,无论是被定性为“第六次中东战争”,还是定格在“黎以冲突”,都显示出不同于以往中东冲突的新特点。

  从过去五次中东战争看,“国家间对抗”特征明显。从前四次中东战争的参战方来

说,一直都是阿拉伯国家(比如,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对抗。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以色列与叙利亚两国的对抗也是明显的。当时以色列对叙利亚导弹基地、空军基地的轰炸,致使叙利亚完全失去了制空权。从前五次中东战争看,争夺土地等资源的意图也很明显。

  从第五次中东战争以来,中东冲突演化为武装派别“对抗以色列”的特点日益凸现,双方寻求的不再是明确的土地占领,真正的冲突双方都还在幕后。从这次黎以冲突看,真主党挑战以色列的行动,再次引发了对新型“非对称战争”的思考。论实力,以军远远高出真主党组织;论战斗力,真主党实力再强大,也绝不可能同以色列相抗衡;但问题在于,真主党实力再弱,以色列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彻底清除它。

  新型的“非对称战争”,让以色列民众承受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代价,是4年来一直困扰以色列的“肿瘤”。自“9·11”以来,以色列面临更多的是没有固定战场的“反恐战”——无处不在、零散的自杀性袭击。从巴勒斯坦武装派别,到一直被打压的真主党武装,他们似乎无处不在。仇恨的种子已播下,面对“武装到牙齿”、武器供应充足的以色列,他们唯一可以用来抗衡的就是躯体,这就是“军事不对称”对抗的必然逻辑。如果说真主党绑架2名以色列士兵,属于“个体性恐怖”行为的话,那么以军大举入侵黎巴嫩造成的900多名无辜平民死亡,则就是“国际性恐怖”行为。

  以往的五次中东战争,强弱基本上没有太大的悬殊,基本是国对国、军对军的常规战争。但“9·11”的发生,开启了少数人对抗国家、以弱撼强的特殊战争。从这次黎以冲突,就实力对比而言,真主党只能是“螳臂挡车”,以军取胜是迟早之事;但从战后效果看,以色列还未开打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毛玉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