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谨慎判断是否经济过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10:32 南方报业网

  推荐

  

  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及投资的增长率历来成为我们估计经济过热的最主要指标。中国的投资率这些年来持续提高,在上世纪90年代末突破40%之后去年很快达到50%

的水平。有经济学家说过,这个比重还会上升,甚至会超过70%。但我确信没有理论让我相信这个趋势会发生,也没有理论可以解释这个比重持续上升的可能性。相反,对任何一个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来说,如果可以相信投资需求的投资可以持续保持GDP增长率的3倍甚至更多,如果可以相信GDP的一半甚至更多可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话,崩溃的如果不是这个经济,那一定是这个经济学家自己。

  与GDP的统计不同,我们的政府对那些创造GDP的经济活动的掌控范围的确很有限,虽会有夸大的可能,但一定会遗漏,而对投融资金额数字的来源渠道和追踪则非常全面。各级地方政府手上掌控着对投融资的全面数据,在层层上报时不会遗漏,只会夸大。因为从政治上来说,投资规模总是度量GDP和政绩的重要标尺,投资额的数据被高估也就在所难免。

  除了存在夸大高估的趋势之外,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还有别的统计上的问题。坦率地说,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口径和范围过于宽广,过于复杂。混淆投资和消费是十分容易的,哪些不应该计算在固定资产投资的当年数据中?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领域,土地开发的费用如何估计和计算?是否应该把购置土地的费用计算进来?这些问题在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那里很难做到概念清楚和统计准确。在地方政府那里,固定资产投资的统计是依赖项目的计划数来粗略推算,不可能等到实际发生额出来之后再去统计。

  事实上,现在公布的投资率统计数据都是没有“挤压”掉价格变化因素的“名义”比率而不是实际比率。特别是这些年来当土地、基础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持续走高之时,投资品的价格指数上升一定比GDP的价格指数快得多。这样的话,投资占GDP的名义比率持续和快速地上升就可以理解了。而简单地以这个名义比率来判断宏观经济的过热与否就存有一定的风险。

  (作者张军,原刊于《经济观察报》,本报有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