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在黄土地上创造奇迹—记22年潜心研究旱地农业节水技术的山西农民刘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6日13:0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李薇薇)他是一个农民,只有高中文化,却已拥有5项集雨治旱专利,其中2项获得“国际发明先锋奖”;他身患残疾,不仅从未拖累过别人,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为旱区农民增收过亿元……在党中央、国务院2006年邀请到北戴河休假的专家中,有这样一位特别的人。他,就是22年潜心研究旱地农业节水技术的山西省柳林县薛村农民刘笑。

  初见刘笑,感觉除了身材瘦小以外,与常人无异。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他背上隆起一个“鼓包”。

  “那是因为我刚1岁的时候得了鸡胸结核病,但家里没有钱买药,才落下这么个‘罗锅子’。”刘笑说。

  1963年出生在干旱贫瘠的黄土地上的刘笑,从小就感受了贫穷和饥饿的可怕。1980年,刘笑高中毕业了,但残疾的身体一一击碎他升学、参军、就业的梦想,他只有回到家乡,开始了祖祖辈辈“土里刨食”“靠天吃饭”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使刘笑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那是1984年,农村刚开始推广地膜覆盖技术,还没有几个人对那薄薄的一张塑料膜感兴趣,管事的人就把半捆地膜“送”给了刘笑。刘笑在8分地里种上了地膜覆盖西瓜,结果西瓜提前20天上市,当年收入1800元。第二年,刘笑承包了村里的4亩滩地,全部用地膜覆盖种了西瓜,并引进12个新品种,结果收入近万元。

  在一遍又一遍使用地膜的过程中,善于思考的刘笑意识到地膜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保墒,而缺水正是制约吕梁山区农业发展的一个症结,只有解决了水的问题,干旱山区的种植业才能结束靠天吃饭的历史,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才有脱贫致富的希望。

  一种说不清的使命感,促使刘笑开始了一项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苦研究。他一个人呆在山上钻研节水农业技术,白天工作在野外,晚上蜷缩在一孔1米高的土窑洞里,有一次竟然47天没下过山。就在这样条件下,刘笑攻克了一个个的难关,研究出了“旱井加W膜盖集雨节水高效种植模式”等治旱技术。这些投资少、一听就懂、一看就会的方法巧用雨水,使农民几乎可以在任何旱地上成功种植旱地瓜菜,使“小雨变大雨,旱年得丰产”。

  穷了20年之后的刘笑,在有了一技之长后,首先想到的是许多还在干旱地区受穷的乡亲们。他又开始四处奔波推广自己的抗旱技术。十几年来,他行程10万多公里,足迹遍布山西晋中、大同、太原,河南林州、甘肃定西、陕西榆林等地,百十个分布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的山庄窝铺与他结缘,数不清的山区农民与他进行沟通,各种培训工作搞了数百场……

  新型能源在山区农村到底有多大价值?山区农村到底应该怎样移民致富?山区农村的养殖业到底怎么发展?……即使是作为农业科研和生产一线的“专家”被党中央、国务院邀请到北戴河休假,刘笑也没有忘记为农业和农村发展做更多努力,他带来了厚厚的一本《关于农村的30个问题和10个建议》。记者数了数,大约有20万字。(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