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教育乱收费举报居首位”的六年之痒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09:39 正义网 |
昨天,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情况,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3.6万件,查出违法所得12.27亿元,其中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类型分别是:教育收费、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交通运输价格、国家行政机关收费、成品油价格。据了解,此前,教育乱收费已连续6年成为价格举报之首。(《京华时报》8月5日) 今年三月份,教育部曾特别召开新闻发布会,列举2003年以来中国治理教育乱收费 取得的“八个成效”。教育部声称,自2003年以来,治理教育乱收费约达17亿元。总之,给人的印象就是,“教育乱收费得到了有效遏制”,而且成果喜人。如今,教育乱收费依然居各类举报首位,而且,这个冠军的宝座一坐就是6年,雷打不动,这算哪门“有效遏制”?“教育乱收费举报居首位”正在经历六年之痒,毫无疑问,教育乱收费已经成为社会矛盾新的集结点。新华社曾有报道,10年来,教育乱收费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显然。查出来的17亿,只是冰山一角。“教育乱收费举报居首位”所透露出的信号表明,这些年来,教育部针对“乱收费”接二连三的“动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成功。正如有评论者所言,在“禁止乱收费”上,教育部的所谓“有效遏制”、“八大成效”,只是“苦劳”,而不是功劳。 其实,对于乱收费,教育部规章也有了,文件也发了。据说,20年来,教育部制定了近300份禁止乱收费的文件。现在看来,这些“禁止乱收费”的文件是被“束之高阁”了,“乱收费”这一潜规则并没有因为制度的增多而消失。原来,禁止教育乱收费,“只见打雷,不见下雨”,口号喊过以后,谁都没当回事。难怪会有被逮住的校长会说,抓到我,算我倒霉。只怕教育部和学校间是一种“一衣带水、唇亡齿寒”的关系,要下重手,打在学校身上,痛在教育部的心里。 我也相信,治理教育乱收费不只是“教育部”的事。正如有专家所言,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是教育乱收费的主要原因。然而,教育乱收费的产生,不仅是教育投入不足,更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中,也存在“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给他,使他富足;但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各个地方的重点学校已经够有钱了,可是,每年各种财政拨款、社会赞助依然往那里跑,而许多非重点学校的教师连工资都发不出,上面却连中央的补贴也要挪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学校能留得住师资,买得起新设备吗?家长能不把自己的儿女拼命往重点学校送吗?“择校费”等各种乱收费能不盛行、教育腐败能不丛生吗? 作者:林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