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快看,“有偿服务”的大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7日11:10 四川新闻网

  上兵伐眸 媒体人士

  西谚云: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8月4日央行一位副行长在回答有关银行卡跨行查询收费问题时所说的“国人应树立‘有偿服务’理念”一番话,却让天下百姓突然有了一种长期享用免费午餐的“罪恶感”。也难怪,在银行卡收费的口水战打得热火朝天之际,央行副行长的话着实振聋发聩,而且“无偿服务”的帽子也足够压人。

  然而,转念一想,此言却有些似是而非——银行卡持卡人长久以来是在“吃白食”吗?所谓的“免费时代”里,银行真的在提供“无偿服务”吗?恐怕不尽然。且不说数亿银行卡为银行带来的滚滚资金、为之提供了进一步的盈利之源,单就银行卡发行量的扩大,恐怕也是银行宣传业绩、进而上市融资的一个硬指标吧?所以,两者这种关系,还是用“互利互惠”来定义会更准确。

  当然,眼下的形势是,收费大潮浩浩荡荡,舆论的声音只如螳臂当车。那么,就让我们就事论事,剖析一下关于“收费时代”的几个问题。

  其一,毛主席教导我们,凡事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此时我们也应发问:银行何以罔顾民意,一意孤行要强调“有偿服务”?我想,首先此中有规律性——“免费时代”,扩张诉求至上;“收费时代”,则盈利诉求至上。从蚀本扩张到追求利润最大化,经济动物的逐利本性决定了“收费时代”迟早到来。其次,此乃银行与持卡人双方博弈着力点的显著变化使然。从当初大力推广到今日遍地开花,公众用卡习惯已经形成,银行也占据了市场,此时经济动物终于露出尖牙,要享用战利品了。古话说得好:店大欺客。何也?因为他已不愁客源,有资格对顾客进行甄别了(比如银行对小额储户收取管理费)。我相信,银行在决定收费前,一定是做过风险和收益评估的——他预见收费所得将大于顾客流失导致的损失,并由此达到帕累托最优。因此,虽然遭到舆论抨击,但收费毕竟是有利可图的。

  其二,如果收费不可避免,则“如何收、收多少”成为商家(银行)与公众谈判的关键。然而,无奈的是,谈判的天平从来没有斜向公众一方,甚至从未平衡过。比如,银行单方面称跨行查询的成本为3毛钱,可这3毛是如何算出来的、能否经得起第三方的评估,则毫无说法。再比如,银行卡年费为何收25元,银行真的为此投入了25元成本吗?这25元成本中又是否已经涵括了跨行查询的部分成本?对此,不仅公众毫不知情,就连媒体也缺乏要求审查的充分权利。这也就不难理解人们会质疑收费了——成本不公开、财务不规范,只有所谓从上至下的监管而缺乏从下至上的监督,如何保证收费的公允、精确?人们之所以对“禁止电费涨价收入用于电力企业发工资”普遍持怀疑态度,恐怕也是同样的道理。

  其三,收费之后,服务质量能否跟上?还好,央行副行长对此也有所警示。中国的垄断行业,往往在收费问题与国际接轨上,表现出惊人的团结精神和超前意识,而服务质量上,却迟迟不见改善,似乎忘了“接轨”这回事。比如,国外信用卡也收年费,但如果出现盗用签名刷卡现象,损失将由银行承担,国内银行现在能做到这一点吗?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的消费者,最担心被垄断行业无声无影地巧取豪夺,但令人沮丧的是,他们却往往被迫对此逆来顺受。

  所幸,时代毕竟在进步,用“与国际接轨”这样的时髦说辞蒙人也越来越难了。奉劝有关垄断业者,在祭出“有偿服务”大旗的同时,别只盯着“有偿”,而故意忽略了“服务质量”、“成本公开”、“公众监管”等因素。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