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长征胜利70周年专题 > 正文

长征路上看变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3:45 大江网-江西日报

  7月底,记者随交通部组织的“长征路上看交通”采访团,沿着当年红军的足迹,对长征路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采访。记者们走深山、看公路,进农庄、访村民,亲眼目睹了公路给老表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老表们朴实的话语中,记者感受到他们生活的快乐。

  “长征第一路”——农民富了

  7月28日上午,我们来到“长征第一路”——瑞金云万公路沿线采访,当年红军长征时走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敞的水泥马路,拉山货和农产品的货车、客车、摩托车和自行车穿行其中。汽车驶过一段平整的乡间水泥路后,直接停在了农民赖九发的家门口,这是一栋钢混结构的三层小楼。站在屋前抬眼望去,成片的果园满眼翠绿,生机勃勃。

  “那头山上的果园就是我家的。”赖九发指着面前成片的果园兴奋地告诉记者。“这都是公路带来的变化啊。”

  赖九发原来是云石山乡政府聘的干部。云万公路修通后,他便辞去了工作,种植了60多亩脐橙。去年仅脐橙一项收入就达3万多元。今年他又扩大了脐橙种植面积,新老果园有近200亩,预计年底脐橙收入可达10万元以上。他感慨地说:“以前就想办果园。但那时,从国道上果园的路全是泥沙路。车子进不来,果子也运不出去,不敢种啊。”那时,从国道上果园有8公里路,肥料、农具都要肩挑背扛。自己扛不动,花钱请人来回扛三次,一天要付20多元钱。“以前,收点果子只能拖一些到县城卖,卖不完的就烂掉。现在,从香港、澳门来的车直接开到果园,销路不愁了。”

  采访札记:公路通,百业兴。有了公路,地方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和开发,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云万公路修好以前,云石山乡帮坑村的脐橙园仅10余亩。如今全村的脐橙种植大户有13家左右,产品销往香港、澳门并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长征第一渡”——工业兴了

  “这里交通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投资办厂。”7月29日上午,在于都河南岸渡口旁一片荒山上建起的楂林工业园区里,我们见到了台资企业江西以泰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福林。该公司已经为当地提供了几千个工作岗位。生产线上的农民不用出远门,每个月也能挣800到1000元左右。

  公路通了,“凤凰”来了。几年来,该工业园进园企业已经达到96家。

  屏山牧场是当地有名的奶牛基地。以前山里没有修通公路时,农民把鲜奶送到收购站要两个小时。天热时往往奶还没送到就变质了,农民没收入、工厂缺奶源。现在公路修到山里,农民骑上

摩托车送奶到收购站最多只要20分钟。如今,这里已经建成了包括10个乡镇在内的两大奶源基地,全县年畜牧业总产值达1.8亿元。屏山牧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奶农发展到了1500户,每家年收入都在2万元左右,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采访札记:72年前,红军长征从这里渡江时靠的是临时搭建的浮桥。架桥的木板是从农民家借来的门板、床板甚至寿材。如今,当年的8个渡口已经建起了6座现代化的桥梁。该县21个乡镇机关所在地通水泥(油)路、372个村委会通公路、160个村委会通水泥路,水泥(油)路面里程达到620公里。

  “模范兴国”——农村变了

  娱乐室里,村民们有的看书,有的下棋,有的看电视,有的上网查资料;村里池塘边的古树下,几件城里社区常见的健身器材静静地立在那里;旁边的秋千上,两个小女孩在快乐地摇摆。在兴国县龙口镇文院村,记者被眼前和谐安逸的场景深深吸引。

  村干部告诉记者,三年前的文院村只有一条2米宽的砂石路。虽然村子就在省道边上,交通却非常不便。遇到多雨季节,低洼地经常积水,孩子们上学还要坐筏子。现在7个自然村有5个已经建起了水泥路。

  说起公路带来的变化,村民刘德槐深有感触。3年前,他总共也就种了2到3亩花木。自从2003年公路修到家门口后,他把种植面积扩大到60多亩。以前卖花,先要肩扛手提,再用板车拖到路边,最后再转到货车上去。现在货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仅搬运费一年就可以节省5万元。他的花远销到浙江、上海、广东等地。村民们在他的带领下也走上致富路。2002年,全村人均只有1700元的收入,现在已经达到了2800元。

  采访札记:农村公路建设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农民也过上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过去农村路不好,卫生条件差,遇上雨雪天村民们就聚在一起喝酒、赌博,可现在不管下雨或下雪都能外出做生意。原来群众出行靠走路或骑自行车,现在家家户户购买了摩托车,甚至小轿车。如今的兴国已经实现了100%乡镇通油(砼)路。全县373个村委会中有311个已通公路,252个村委会实现油(砼)路硬化。

  抚今追昔,70年前的艰难岁月不堪回首。如今,长征路上老表们的幸福生活,更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感受到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辉煌成就。

  本报记者郑鸣

  相关专题:长征胜利70周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