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赏关东(6)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0:28 新文化报

  每年1月,吉林市会举办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盛大的冰灯、彩灯游园会,并在松花江上开展放河灯、放焰火和彩船大游行等活动。

  不过,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雾凇”的命名还曾引发了市民大讨论。1991年,吉林市政府举办首届以雾凇和冰雪为主题的民俗节,遇到了叫法上的难题。因为长久以来,吉林人都称呼其为“树挂”,而科技工作者则主张称其学名——雾凇。全市人民在反复论证和推

敲后,决定用“雾凇”一名。在连续举办几届雾凇冰雪节后,“吉林雾凇”一词不仅被江城父老接受,家喻户晓,而且蜚声海内外,成为我国自然景观的瑰宝。

  哈尔滨 冰雪艺术摇篮

  

  冰灯是黑土地的特产,也是黑龙江人的骄傲。

  哈尔滨大规模有组织地制作和展出冰灯开始于1963年,人们利用盆、桶等简单模具自然冷冻了千余盏冰灯和数十个冰花,元宵节那天在兆麟公园展出。

  至今,许多老哈尔滨人对当年万人空巷的情景仍记忆犹新。那是我国第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冰灯游园会。

  冰灯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流程大致分几个阶段:冬季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里,从松花江里凿出可塑性强、抗压强度与一般材料相差无几的坚冰,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用电锯破成不同规格的冰料,再用木工使用的刨子、扁铲等工具加工成冰砖或冰配件,以水为黏合剂,制造出巍峨的冰建筑和精巧的工艺品造型。

  1985年,哈尔滨人进一步开发冰雪资源,以蜚声中外的冰灯游园会为中心,推出了以冰雪艺术、冰雪体育、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经贸为内容的哈尔滨冰雪节,把让人畏惧的冰雪变成了宝贵的自然资源。每年1月5日,都是哈尔滨人的冰雪节日。

  今年1月25日,总投资400万元,由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局承建的哈尔滨冰雪文化展览馆在风景区揭牌。

  内部设置了“冰雪摇篮”、“冰雪体育”、“冰雪旅游”、“冰雪艺术”、“冰雪嘉宾”五个展区和多媒体放映厅,还设有冰雪旅游纪念品展销室,藏有图片、实物一千余件。在这里,能充分了解哈尔滨冰雪文化的发展历史。 本报记者 樊亮

  ■报道延伸

  探讨闯关东精神

  助力吉林省振兴

  

  为了迎接第二届东北亚博览会,本报向读者征集“闯关东的故事”并连续刊发,受到热烈关注,与读者形成了良好互动,先后刊发报道10余篇。接着,本报两位记者奔赴东北三省采风,从第二届东北亚博览会开幕开始,连续三天刊发三个系列报道共12篇:“闯关东”(历史篇、风俗篇、性格篇、人物篇)、“品关东”(文化篇、民族篇、物产篇、美食篇)、“赏关东”(山水篇、都市篇、边陲篇、冰雪篇),大篇幅、全景式地展示东北的历史、风情与文化。

  “闯关东的故事”系列报道和“东北采风”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共鸣。老年读者说,两组报道使他们想起了自己家族的历史,青年读者说,使他们加深了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遥想当年,关东先民为了生计,从家乡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从此,东北大地上演了一幕幕风起云涌的大戏,书写了一页页感天动地的史诗。

  闯关东的历程,凝铸和体现着丰厚的精神内涵。

  这是一种勇于开拓的精神。他们打破守土恋家的传统,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毅然踏入关东这片土地,用勤劳和智慧扎下了根。

  这是一种勇于抗争的精神。严酷的生存环境中,他们没有退缩,而是战冰雪,斗风霜,化困难为动力,变荒地为良田,洒下辛勤的汗水,获得了沉甸甸的收获。

  尽管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但体现着全人类所共同拥有的进取、创业精神。

  在振兴东北、振兴吉林的战略格局下,我们需要从闯关东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汲取力量,为我们的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本新闻共7页,当前在第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