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华人总编不忍再看世贸遗址(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1日15:45 世界新闻报

  人生不再是“非黑即白”

  “9·11”使郑衣德对人生有了新的体验。他说:“以前我比较较真儿,比如看到自己报纸头条选得不好,就会生气。而现在,我会更多地去理解编辑的想法,或考虑如何弥补。过去对人生的理解经常是非黑即白,而现在会尝试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想问题。”这些想法表现出来就是,对朋友要“惜缘”,对家人更重视亲情。

  对于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郑衣德说,他不赞成文明冲突,但不同文明间确实存在如何相互理解的问题。他认为,在谴责恐怖袭击行为的同时,也应当想想那些人体炸弹背后深层的原因;若不能化解文明间的相互不理解,类似的行为还会发生。我们说他是恐怖行为,而他却认为这是“圣战”。不同的文明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非常重要。

  郑衣德认为,“9·11”之后在反恐旗号下,美国社会趋于保守,民众对政府一些侵害民权的行为更为容忍。但作为媒体,遵从的仍应是自由、民主、开放的价值观。

  接受采访时,《侨报》正在筹划“9·11”五周年专版。郑衣德说,生活总要过下去,5年了,“9·11”死难者家属的心情在慢慢平复。有位在唐人街警界干了一辈子的老先生,儿子在“9·11”中遇难了。他退休后,去医院当义工,因为失去亲人的人,更能体会呵护生命的重要。郑衣德说:“我们不想去打扰他们,揭开他们心中的伤痕。思念永恒,但人终究要往前走。”

  郑衣德过去常和朋友到世贸顶层餐厅吃饭,但“9·11”后,他至今没去过世贸遗址,即便是市政府前几年开放媒体到现场参观,他也不去。“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么做也许不合格,但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在那里有过欢乐时光,我不想睹物伤情。还是等将来新的世贸中心建成了再去吧。”郑衣德有些自嘲地说。

  记者手记:反恐难道真的“越反越恐”?

  记者在美国已经是第五度纪念“9·11”了。每年此时,总是很忙,而充斥耳畔的仍是反恐、反恐、反恐。

  还记得2002年的9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美国刚一个多月,作为中新社驻华盛顿的记者,“9·11”周年祭自然是记者在新岗位上的首要报道任务。就在当年飞机撞击五角大楼的西侧,在炙烈的阳光下,全场上万名民众鸦雀无声,只听见里根国际机场起降的航班轰轰地从头上掠过。旗帜在秋风中猎猎作响,布什总统信誓旦旦地说:“我们的人不会白死。”

  过了半年,美国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而且把伊拉克战争与反恐扯到了一起。现在伊战已经三年半了,美军死亡2000多人,本·拉登不但杳无踪影,还不时跳出来威吓一下美国人。

  2006年9月8日,美国参议院终于下结论: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没有联系。但即便如此又怎样呢?萨达姆终归是下了台,美国人也正在伊拉克力推美式民主与自由。

  周日,纪念“9·11”五周年的活动以“自由行走”开场。美国人说,只有在全世界都实现了民主与自由,恐怖主义才会失去根基。而现实是,5年过去了,美国人仍生活在恐怖袭击的阴影下。这些年,在美国所有重要场所,耐心等候通过安检已成美国人的必修课;美国人坐飞机,随身不能带任何液体的东西,因为有关方面害怕恐怖分子用液体炸药炸飞机。

  也许美国人早就习以为常,但不少人还是不禁要问:“这样的日子何时是尽头?反恐反恐,难道真的越反越恐?”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