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东方早报:高校减“闲人”之可行与难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2日14:58 四川新闻网

  早报首席评论员鲁宁

  第22个教师节那天(9月10日),中新社有则电讯稿披露,广东高校启动5年“消肿计划”———到2010年,力争把各高校的行政人员压缩至教职工总数的20%,多出来的编制用于增加教师名额,充实并加强各高校的师资队伍。

  目前国内高校行政人员与教师之比大约为1:1,广东各高校的现状估计也差不离。如此算来,若广东高校减“闲人”的改革确能收其实效,意味着5年后那儿的高校行政人员与教师之比将改为1:4。不知道想像中的1:4是否属于高校的最佳人员结构,但果真如是,就国内而言,已属了不起的进步。哪怕改革过程打点折扣,同样了不起。

  消息没有直接披露减“闲人”的改革是广东高校的自主行为,还是作为教育部更大层面的改革试点。但它仍然撩拨起社会各界和高教界有识之士渴望加快高校改革的情绪。改革已历时近30年,高校迄今仍属一方未经受过改革风暴猛烈冲刷的“世外桃源”。

  高校内非教学人员占到全部教职工总数之半,是国内高等教育长期存在而始终未能改变的有趣现象,其根源在于“高等教育行政化”的办学体制长期未能改变。每所高校的财政拨款在一定年限内大致是个常量,养着超量的“闲人”,被白白吞噬掉的办学经费自当触目惊心。倘若高校行政人员与教师1:10的比例为合理,那么,占全部教职工总数50%的“闲人”,几乎要吞噬掉总量为40%的办学人头经费。

  高校养着大量“闲人”,财政拨款又是个“常量”,迫使各高校广开门路收费敛财不虑斯文不择手段。由于乱收费滥敛财披着市场化改革之外衣,于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收费之“狠”成为舆论诟病的焦点社会话题,并直接殃及改革开放的声誉。

  高校所养的大量“闲人”,若有点儿自知之明,乐得养尊处优逍遥自在那倒罢了。问题是“闲人”往往享福而不知足,处处显示自身存在,强调自身重要,不可替代而无事生非。譬如,插手教务,争抢职称指标,优先分享直至垄断课题经费和各类办学资源,最后弄成教授不如一个处长,讲师不及一个科长。久而久之,高校内部“学本位”理念遭人嘲讽,“官本位”风气甚嚣尘上。若顺此理路现作深究,包括高校内部学术腐败在内的各色“不入流”,均与“闲人之乱”有直接或间接的干系。

  倘若抛弃“行政化办学”之模式,还能否确保高校的正常运作———当然能。我们以上海中欧工商管理学院为证。因为工作联络关系,早报有位同仁与该院常打交道,针对不同的接洽内容,对方的接待人员几乎就是同一张脸,何也,人员精干身兼多职也!打开该院网站,董事会之下,一个院长三个副院长构成校务管委会,再就是学术委员会(清一色的资深教授)。董事会、管委会、学术委员会之下,设秘书及助理若干,除此,再无其他“五脏六腑”,更不消说还有几十个职能处室之庞大行政阵容。如是能确保办学质量乎,没问题———该院今年虽说才12岁,其办学质量却蜚声海内外。既然如此,国内高校学一学该院的“精兵简政”成不成———基本不具可行性。何也,办学体制不同尔。

  形形色色的改革,动人奶酪(既得利益)的改革最难。说点实际的,但凡是“闲人”,总有“闲”的理由、能耐加底气。剥夺人的既得利益,你不信试试看———何况,所谓“闲人”很大一部分是“闲官”。改革开放近30年,国家也曾多次试图拆庙减和尚,每一次都煞有介事,可最后大多是“下一阵雨湿一层地皮”———再次面对更大规模的膨胀反弹。

  种瓜得瓜———“中欧”不养“闲人”得益于大量借鉴国外良好的经验。南橘北枳———“中欧”的做法在中国高校的办学体制下也许是很难行得通的。所以,话分两句说:高校减“闲人”情势很迫切。高校减“闲人”可行,但老办法、老观念难成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