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富士康“名誉侵权案”:一场3000万的诉讼游戏?(3)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3日09:55 中国新闻网

  风向突变——从3000万到1,从1到0

  面对汹涌而至的舆论“围剿”,富士康也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

  8月30日上午11点,富士康发表声明《起诉记者案是单纯的法律事件》。声明中称,起诉“一财”记者所获赔偿不论大小,“都将捐助到慈善机构”。当晚22点31分,“一财”

在报社网站上发表《第一财经日报第二次声明:坚决反击鸿富锦》,称对鸿富锦,“本报记者保留反诉和另行起诉的权利”。

  然而,仅仅18分钟之后,《富士康撤销两名记者讼案财产冻结公告全文》在“一财”网站上刊出,富士康宣布撤销对“一财”两名记者的财产冻结申请,将诉讼标的由3000万元调整为1元,并且追加第一财经日报社作为被告。

  3000万元瞬时变为1元。

  消息传开,媒体和舆情再次哗然。

  事件的当事人之一翁宝在30日晚接受《新快报》采访时即表示,“这是全国新闻同仁共同的胜利”,并且迅速表明了自己对富士康的态度——“我恢复对郭先生(鸿富锦老板郭台铭)的敬意,决策者每天面对那么多决策,难免会有失误,能够快速调整决策,体现了郭先生的决策水准。适当的时候,我希望能跟郭先生有个会面,能冰释前嫌。”

  9月1日,《南方日报》消息称,“富士康诉记者案将于10月23日开庭”。

  就在人们渐渐安静下来,开始等待10月开庭的时候,更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

  9月3日18点10分,“一财”与富士康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和解。两个小时后,“一财”网站上原本位于推荐位置的“特别报道”《报道‘超时加班’,记者遭索赔3000万元》被全部下线。

  “3000万”索赔案虽然戛然而止,关于此案却依然疑窦丛生:6天的时间内,造成这种戏剧性变化的真正推力是谁?

  从地方法院到地方政府,在与企业和媒体的角力之中,都各自在扮演什么角色?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王刚 袁野 王寻)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3]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