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8亿资金促吉大发展 李长春发表重要讲话(4)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6日15:35 新文化报

  陈秉聪:1921年出生,1955年起在原吉林工业大学任副教授、农机工程系主任、副校长。现任中国农机学会名誉理事长。

  高清海(1930—2004),我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理论家之一。1948年考取东北行政学院(吉林大学前身)教育系。1952年回东北人民大学(吉林大学前身)任教,曾任哲学系主任、副校长。

  王树明:1951年出生。1973年从长春邮电学校(原长春邮电学院前身)毕业,他在轮椅上的7000多天里研制出“电话串广播滤波器”,为国家节省近300万元资金。

  张海迪:1955年出生。1993年4月2日成为吉林大学哲学硕士研究生。

  孙玉胜:1960年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市,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创办了《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舆论监督领军栏目。

  本报记者 窦仲

  吉大校友、200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郑培民的夫人昨日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透露——

  郑培民在吉大时被称为“白专学生”

  会客厅

  毕业于吉林大学的郑培民为官20余载,成为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郑培民离开我们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3年11月就深入学习郑培民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2002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郑培民位居首位。此次,吉林大学校庆之际,郑培民夫人杨力求应邀参加庆典。昨日,她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学子生涯

  成长与母校培养分不开

  记者:您好,上次来长春是什么时候?

  杨力求:2000年,我和他一起回来的。老郑对家乡和母校都非常有感情,每次回东北,都挤时间去母校看一看,走一走。

  记者:他说过在校生活期间的事情吗?

  杨力求:说过。他学习刻苦,品学兼优,担任学生会主席,在学校里人家都说他是“白专学生”,意思是没有入党的学生,学习还这样好。

  记者:吉大培育的这名好学生后来成为了值得全党学习的好干部。

  杨力求:这与吉林大学的培养分不开。他受到许多领导、老师的教育和同学们的帮助,对他在大学期间形成人生观、价值观起到很大作用,这是他成长的关键因素。

  记者:2003年,胡锦涛总书记曾来看望过您,当时他的哪句话最让您印象深刻?

  杨力求:2003年10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来看我,他说培民同志不仅仅是你的好丈夫,也是党的好儿子,是人民的好干部。

  记者:2003年领取感动中国的奖项,是您上台领的吧?

  杨力求:是的,有10个人获奖,老郑是第一个,我在台上特别感动,组织和人民对他给予这么高的荣誉,他这一生也值了。

  恋爱故事

  每周日到我家吃顿饭

  记者:你们当时是怎么认识的?

  杨力求:老郑1970年到湖南湘潭电机厂工作。1971年,我20多岁,在书店工作,我哥哥和老郑在一个厂子,是哥哥介绍我们认识的。

  记者:你们谈了多长时间恋爱结婚的?

  杨力求:我们1971年年底认识,1973年结婚。谈恋爱时,我们相隔十多里地,隔一条江,每周只能见一次。老郑不会浪漫,每周日他过来一趟,到我家吃一顿饭。

  记者:不帮你家干活吗?

  杨力求:也干活。他是北方人,我们是南方人,我们的语言他也有些听不懂。他第一次到我家时,我妈妈问他:“查格了吗?”这是当地土话,意思是“你饿了吗”

  ?他以为是打招呼,就使劲点头说:“我查了,我查了。”我妈妈一听着急了,赶紧做饭。我告诉老郑这句话的实际意思,他又赶紧说:“不饿不饿。”

  记者:您这次来吉林是因为吉大的校庆,我们吉林人民也希望您以后常来看看。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4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