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和我的祖国:上海 务农职业化 农民专业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8日12:39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9月18日电(记者李荣)饲养规模达18万羽的上海军安特种蛋鸡场场长王军安,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被当地人称作“有学历”的养鸡专家。他说养鸡是他的职业,他在蛋鸡饲料、鸡蛋生产和鸡粪生态处理上作了一条龙的“专业化”开发,一年增加的收入可达18万元以上。

  翻开上海农业能手的名录,像这样有学历、专业化的农民越来越多。上海市农委人

士说,上海已经全面启动了一个专业农民的培训计划,不仅要有专业的创业人才,甚至在护林工、食用菌栽培、蔬菜园艺等具体的农业操作上也要尽可能职业化。

  务农职业化,改变了过去靠天吃饭、产品卖得掉卖不掉心中无数的务农老例。把精品葡萄作为自己“名片”的嘉定马陆镇,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葡萄产销“职业链”。镇上有上海市级的葡萄研究所,由一位10多年前从山东引进的老专家领衔攻关,常年保有超过100个葡萄品种,在每年超过3个多月的上市期内可有40多个品种供市场选择。镇上的种植户自愿成立了葡萄合作社,合作社培训农户,规范操作,打出统一品牌,采用统一包装,进入超市销售。种植户一年净收入最多可达百万元。

  专业化也在形成标准化。记者在马陆镇采访时随意问了一句:“种葡萄总是越大越好吧?”许多种植户都争着说,这要照着标准办。就算是巨峰葡萄,也不是越大越好,它的粒重标准是平均每粒13克,少于13克,栽培技术未过关;大于13克,氮肥超标,激素过量。上海已在蔬菜、生猪等多个领域陆续制订了生产规范流程和标准,并在推行“档案农业”,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制度。

  “职业化”的农业已不满足于“口号式”的科技下乡。上海市农科院科技处处长施国粹说,现在一阵风似的科技下乡已不可行,必须科技入户,解决实际问题。上海市农科院正在进行首次大型农户科技需求调查,希望能够找到农科供需的对接点。一位专家说,现在农民选择新品种十分有头脑,注重市场分析。像上海油桃新品种的推广,农户注重的是油桃与水蜜桃之间的市场错时竞争,因此要求研究人员提高品种成熟期的“精确度”。这种农科之间的双向互动越来越多。

  随着上海专业化的规模型农业不断发展,专业化的服务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上海开始建设村级为农综合服务站,满足专业农民生产生活的现实需求。生产服务包括农技推广、农机作业、农资供应和农业信息;生活服务包括农民科技书屋、便民农家店等内容。记者在金山区廊下镇友好村的综合服务站看到,这里有大规模的粮食烘干房和粮食晒场,插秧机、直播机、联合收割机等大型农机也十分齐全,可为全村4000多亩粮田实行全程服务。

  上海已连续2年实施万名“专业农民”的培训,农村信息化的“最后一公里”瓶颈正在逐步打破,掌握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的农户正在增多。上海已开始在40个村级服务站配备拥有远程视频功能的农业信息查询机,农户可通过专门的热线与专家面对面交流,点播实用技术课程,查询最新病虫害预警和即时农产品市场行情,也可发布供求信息。

  此间农村问题专家说,随着上海农村新生儿童不再有农业人口与非农人口之分,农民的身份称谓将逐步淡化,而农民的职业内涵和专业水准将在沪郊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发展中不断强化。(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