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从幼儿园到小学———当小朋友成为小学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0:45 贵州都市报

  “‘今天在学校学什么了?’

  ‘不知道。’

  ‘那么,上了几节课呢?’

  ‘不知道。’

  ‘老师布置作业了吗?’

  ‘不知道。’

  ……”

  这是孩子入学两天以来与我几次对话的核心内容。比较经典的“一问三不知”。简直没想到他居然会这么酷,在学校里混了一整天,回家就敢说什么都不知道。

  上面这段文字,是一名刚刚读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家长的博客文章里开头的一段话。提起刚刚当上小学生的孩子小宇,他很郁闷,没想到伶俐活泼的孩子,“居然哪样都是‘蒙的’”

  这样的感受,并不只是他有。小学新生入学已经两周了,记者在几所小学采访时发现,不少家长都觉得,孩子的小学生生活,基本上都还正处在磨合期,记者在贵阳市甲秀小学一年级(1)班、(2)班随机采访了十名家长,他们中的大部分都表示,自己的孩子对于生活自理能力、集体观念、独立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还不太有概念,还像个“小朋友”,还不太有“小学生”的样子。刘源同学的妈妈就对记者说,“他是第一次当小学生,我们也是第一次当小学生的家长,所以也没有经验做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工作,只是基本知道些要让他按时起床、按时睡觉、要检查他作业等等,希望能得到专业人士更多的指点。”

  幼儿园到小学注意三个变化

  为此,记者采访了贵阳市南明区教育局业务科梁科长以及甲秀小学曾敏校长,听听他们的意见,看如何做好两个阶段的衔接工作,让小朋友们成为小学生,因为,从此以后,孩子们将以学生的身份生活很多年。

  梁科长提醒孩子和家长们,从幼儿园到小学,首先要注意这其中的三个变化:

  作息时间变了:入学后,孩子们玩的时间少了,睡觉的时间少了,坐着不能动的时间长了,学习的时间长了。

  成了集体的一分子:孩子们不再是被单独照看的娃娃,他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

  从依附变得独立了: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小学不会像在幼儿园那样,老师管一切的吃喝拉撒,所以,小学生的一举一动,更多的需要自己去判断。

  上学前,家长应该做的准备工作

  甲秀小学的曾敏校长提醒家长们,在孩子入学前应该做以下的准备工作:

  做好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工作:所谓非智力因素,简单的说就是指非学习方面的教育工作。曾校长说,一年级学生中,有的孩子,在学前班和幼儿园阶段就开始被家长补习太多语文和数学知识。如果过量的话,孩子要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要么就是对一年级的课程失去兴趣,没有学习的新鲜感,上课时容易注意力分散。她主张,对于学龄前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应该通过折纸、捏橡皮泥、看图编故事等形式,训练孩子的想像力、表达能力和专注的倾听能力,拔苗助长式的前识字和计算反而会起坏作用。曾校长还强调,有的家长,自己拼音本来就不过关,或是握笔姿势自己都不对,还教给孩子,孩子在上小学后难以纠正,让老师们都很吃力。

  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学校:曾校长说,如果定下来孩子读哪所小学了,家长可以带孩子来学校参观,培养孩子对学校的感情与集体观念。在参观过程中,告诉孩子小学要学哪些课程,为什么要学这些课程。另外,告诉孩子小学老师和幼儿园阿姨的不同。但曾校长强调,有的家长对孩子讲:你不乖的话,以后老师会收拾你等等,家长原意是希望孩子乖一点,但是容易让孩子对老师产生畏惧感,这是不恰当的。

  训练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即将入学前两个月起,就要调整孩子的生物钟,并且,让孩子养成自己收拾文具的习惯。

  一年级新生家长要注意些啥?

  对于已经当了两周小学生的家长们来说,如果以上几点在入学前没有做好的话,也不用慌张。曾校长说,家长们如果即时调整,做到以下几点,还是会对孩子有很多帮助的。

  多和老师沟通: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的功课进度,并且只有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才可以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去。

  作息规律要保证:一个好的作息规律建立起来特别不容易,许多家长容易因为孩子刚当小学生比较辛苦,会在周末带孩子出去玩得很累,或者周末让孩子“补瞌睡”,这都是不妥的。容易让孩子松懈下来。

  不要只盯着孩子的成绩:要加大孩子的阅读量,不要只把眼光放在语文数学的成绩上,一个考100分的小学生和一个考95分的小学生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重要的是,要注重孩子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素质的培育。作者:卢奕凝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