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本报成功寻回“抑郁少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1:27 红网-三湘都市报

  

本报成功寻回“抑郁少年”

  9月16日,本报热线会客室,姚女士与岳晓东博士(右一)面对面交流实习记者 童迪 摄“我儿子失踪了,很可能在哪里上网。他有抑郁症,还自杀过,你们一定要救救他!”9月15日,长沙姚女士和丈夫向本报求助。两天前,他们年仅16岁的儿子小明(化名),拿走家里仅有的2400元现金离家出走。

  为了找到小明,本报联手湖南在线、“1318”中国青少年教育服务网多方查找,17日,小明终于回家了。

  □网上搜查

  14页信上写满“恨”

  姚女士说,13日晚上7时许,小明突然离家出走,拿走了家里2400元现金。她立即向长沙市东屯渡派出所报案,但失踪时间未到48小时,无法立案。

  “他写了一封14页的信,信上写满了‘恨爸爸妈妈、家里穷、活着没盼头’这样的话,我都不敢看。”姚女士伤心地说,儿子小时候十分乖巧。前年,小明在宁乡某重点中学读寄宿期间,突然变得很叛逆。姚女士没有注意到小明的变化,对他只是一味责骂。几个月后,小明在一次考试失利后竟然跳楼自杀,幸亏被民警救下。经医生诊断,小明患上了抑郁症,现在靠药物勉强稳定病情。

  姚女士说,小明很喜欢上网,她看过本报通过网络成功解救出一位被骗少女的报道(详见本报7月19日A5版),于是特地找到本报,“希望你们能够通过他QQ的IP地址,找到他的下落。

  第一次尝试接触失败

  记者旋即与“1318”中国青少年教育服务网长沙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取得联系。10分钟后,心理咨询师李映红来到本报。通过QQ,李老师试图联系小明,然而整整一上午他都不在线。

  下午2时许,小明的QQ头像第一次亮了,令姚女士十分兴奋。湖南在线“华声论坛”技术人员张晓军立即开始查找到小明的上网所在地,但是,小明拒绝任何人将他“加为好友”。

  “只有小明在线,并且成为他的QQ好友,我们才能锁定他的详细IP地址。”张晓军的第一次尝试失败,心理咨询师也无法和小明交流。一旁的姚女士神情十分黯淡,眼泪流下来了。

  查出网吧地址电话

  “能不能通过小明的好友QQ来查找呢?”在记者的提议下,姚女士弄到小明表哥的QQ号码和密码。这次,张晓军很快查到了小明QQ的IP地址。记者立即将这一线索反馈给东屯渡派出所和长沙市电信局。

  警方和电信局工作人员通过查询得知,小明上网的IP地址显示为长沙市洞井铺洞井村17栋,网吧名称为“蓝色极限”,电话为0731-505****。为免打草惊蛇,救援人员不敢贸然打电话给网吧老板。

  “去网吧接人,马上出发!”本报立即派出采访车,记者与姚女士和心理咨询师一行直奔洞井铺,开展紧急搜救。

  □网吧寻人

  没听说过“蓝色极限”

  下午4时许,记者一行赶到洞井铺。“洞井村没有17栋,也没听到有一个‘蓝色极限’网吧。”记者连续向洞井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洞井派出所民警咨询,都得到这样答复。难道是地址错了?电信局工作人员表示网吧登记地址无误,“但是通过QQIP地址找到的网吧地址只是一个范围,网吧还会出现原地址变更的情况。”

  “洞井铺这么大,怎么找?”姚女士急得哭了起来。

  这时,一直在网上监测小明的记者也传来消息,小明QQ时而在线,时而下线,很不稳定,大家再次陷入困境。

  “你们看,那个广告电话前几位和网吧电话相同。”正在这时,本报司机在洞井商贸城门口一个店铺广告上看到“0731-505****”的电话号码,“网吧应该在附近!”可是搜寻了一个多小时,记者仍没有见到“蓝色极限”网吧踪影。

  半小时前已经离开

  几经寻问,记者终于从一名上网者口中得知,“蓝色极限”已经更名为“蓝色网络会所”。下午6时许,记者终于在一个菜市场旁的居民楼下找到了“蓝色网络会所”。

  一开车门,姚女士猛地冲下车,直奔网吧。里面只有五六个人,姚女士找遍了网吧的每一个角落,都没有小明的身影。据网吧老板回忆,下午确实有一位和小明特征相似的少年来上网,但已离开半个多小时了。附近餐馆也没有小明的踪影。夜幕降临,姚女士蹲在路旁,显得十分绝望。

  □解开心结

  心理学博士直接对话

  16日上午,“1318”中国青少年教育服务网特邀顾问、心理学博士岳晓东为姚女士和小明做心理咨询。在和岳博士的交谈中,姚女士意识到自己脾气暴躁,存在着“小孩是错,大人是对”的教育误区。

  在岳博士的指导下,心理咨询师开始与小明对话。

  岳博士:我晓得你心里不舒服,是不?

  小明:我反正现在不能回去。

  岳博士:你在外面玩什么呢?

  小明:混饭吃,交朋友。

  小明:什么都试。

  岳博士:你恨父母么?其实我小时候特别恨他们,动不动就骂人,老以为自己是对的。

  小明:我要不是给我家人面子,我就在外面搞下去。……

  通过心理专家长时间沟通,姚女士通过网络向儿子道了歉,小明也表示愿意回家,但他随后马上下线了,姚女士依然忧心忡忡。

  “我儿子回家了”

  17日上午,记者刚到报社,手机突然响起。“我儿子回家了!”电话那头传来姚女士激动的喊声,“真不知道怎么谢谢你们,我真的好高兴!”那一刻,两天来一直参与搜救的工作人员终于放下心来,办公室里一片欢呼。

  下午3时许,姚女士再次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小明在服用相关药物后,现在情绪很稳定,“你们报社大厅写着‘全心全意为市民服务’,我这次真的体会到了!”

  ■记者 周红泉 实习生 梁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