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庆功那夜,吃了一碗牛肉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1:28 红网-三湘都市报

  

庆功那夜,吃了一碗牛肉面

  9月13日,长沙市湘江风光带,尹爹和屈爹用地道的长沙话表演相声《抬杠》记者 杨抒怀 摄 ■记者 资喻宇

  1952年,20岁的尹铁明加入“长沙市工人业余合唱团”(后改名为“长沙市工人文

化宫”),与陆九明、马信等几位来自北方的相声演员,组建了长沙最早的相声班。

  上世纪50年代末,尹铁明与搭档欧德林把长沙方言首次搬上相声舞台,一炮而红。

  上世纪60年代初,尹铁明与屈炳炎合作,改进了方言相声,得到相声大师侯宝林的肯定。

  如今,尹铁明、屈炳炎还在为相声艺术及长沙传统曲艺发展而奔忙,“尹爹”、“屈爹”是圈内人对他俩的尊称。

  “铁哥,好久不见,有个问题想请教下你。”“么子问题还能难倒我咯,尽管问……”初秋午后,长沙市湘江风光带杜甫江阁前的木亭里,头发花白的尹爹和屈爹,身穿长褂、手持折扇,用地道的长沙话表演着相声《抬杠》,引来众多市民围观。虽然都已年过七旬,但两老的举手投足间仍透露出一股架势,铿锵有力。随着“包袱”的抖出,观众群不时发出阵阵笑声、掌声、叫好声。

  一碗牛肉面庆功

  “广东有粤语相声,上海有独角戏,长沙话方言相声肯定有发展前途。”1962年,相声大师侯宝林观看了尹铁明与屈炳炎的长沙方言相声后,给出如此评价。“正是这句话坚定了我们的决心。”尹铁明说。

  尹铁明介绍,相声起源于北方,新中国成立前,长沙并没有相声艺术,随着解放大军的南下,相声才被北方军人带到了长沙,之后,长沙有了最早的相声班。1958年,尹铁明以业余演员的身份与笑话大王欧德林搭档演出相声。由于两人都是长沙人,用“塑料普通话”讲起相声来,两人都觉得不顺耳,于是,两人产生了“大胆”的想法:“干脆用长沙话(讲相声)”。

  1960年秋天,尹、欧两人经过曲艺队领导的批准,开始尝试用长沙方言讲相声。正式演出前,曲艺队还提前在黑板节目单上标注了“长沙话试演”几个大字,“就怕演砸,对不住观众”。没想到的是,两人的长沙方言相声引得观众掌声如潮,那次表演,两人谢了两次幕、加演了一段节目才得以离场。从那以后,长沙观众接受并喜欢上了这种语言亲切、通俗易懂的相声。

  尹铁明介绍,当年演出的场所相当简陋,有时还要连夜骑车赶赴两三个基层单位进行慰问演出,演出完后,只能得到两个馒头或一碗光头面的奖励。即使这样,两人“也会高兴得不得了”。尹铁明回忆,庆功那晚,他们被曲艺队领导邀请到街对面的“半雅亭”面馆吃了一碗牛肉面,这份“优待”让他至今难以忘怀。

  40年合作培养默契

  上世纪60年代初,尹铁明与屈炳炎走到了一起,两人对方言相声做了相应改进。如今,两位老人虽年事已高,但还常常登台演出,特别是去基层表演。记者担心两老的身体能否吃得消?尹老表示,目前两人身体状况还不错,“有人邀请是好事,这是看得起我们这对‘活宝’”。

  尹铁明与屈炳炎搭档40多年,近半个世纪的友情让两人身上有了彼此的气息。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屈老最近动过手术,出院后很快就恢复了以往的习惯,“经常见面,讲相声、拉家常,过得蛮充实”。屈老告诉记者,相声表演的搭档双方需要心有灵犀,“几十年培养的默契是难以言喻的”,屈老亲切地称尹老为“铁哥”。

  传统曲艺呼唤“粉丝”

  去年4月,尹铁明写了一篇介绍长沙方言相声来龙去脉的论文,最近,屈老也在忙着整理相关资料,他们这样做,都是在为挽救长沙传统曲艺而努力。

  交谈中,屈老得知如今流行的“粉丝”一词就相当于“票友”的意思后,当即感叹道:传统曲艺也需要“粉丝”啊。屈老指出,随着时间的推移,诸如莲花闹、三棒鼓、渔鼓、三句半、长沙评书等长沙传统曲艺正在被人们淡忘,有些年轻人甚至连一些艺术形式的名字都没听过。“这些艺术中蕴含着许多文化精华,消失实在可惜。”回想传统艺术曾经的辉煌,屈老的声音哽咽了。尹老补充说,传统艺术的消失与“后继无人”、“观众缺乏相关认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大众对传统曲艺的认识。(长沙市民王先生提供线索,奖励50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