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横店的名义向遗址致敬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1:48 信息时报

  长久以来,“圆明园”这个词语承载了中国人记忆深处的某种复杂情绪:它既指代着曾经地域规模宏大、营造技艺超群、建筑景群精美的“万园之园”,也极容易让人联想起那段不堪回首的民族屈辱史。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其实不难理解“浙江横店计划筹资200亿建横店圆明园”(《国际金融报》9月18日)为什么会引发各界争议。

  部分学者对建横店圆明园表示了明确的反对意见: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

中心主任阮仪三教授认为,残破的圆明园是历史的见证人,不管在哪里重建,价值都不大。而横店异地重建圆明新园总指挥徐文荣则自信地宣称:北京的圆明园遗址仍然记录着1860年的屈辱史,而横店圆明园的任务是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

  阮仪三教授所说的“重建圆明园价值不大”,主要是从文化渊源、历史传承的角度而言,这种说法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如果是在原址重建的话,那种荒诞的历史与现实的交错,那种淡忘屈辱沾沾自喜的炫耀,难免不让人反感。不过,这一次是在浙江横店重建,其实问题远没有这么严重,而且我认为也并非“价值不大”。相反,我认为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这种积极意义自然不是徐文荣所说的“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那么惊人,我们有很多理由坚信,商人徐文荣不是为了艺术的辉煌而建造横店圆明园的,他一定是为了他所在公司的业绩辉煌而启动这一大手笔的。但是,经商赚钱与文化保护其实也是可以并行不悖的:比如,我们完全想象,因为横店圆明园的建成,将有效分流北京圆明园遗址的游客,同时也会大大减少各种摄制剧组对遗址的破坏性拍摄。此前,故宫就曾因为客流量太大和拍摄任务频繁而不得不在部分区域闭门谢客,如果北京圆明园遗址某一天因为类似原因闭门谢客,恐怕不是什么幸事。

  在遗址闭门谢客的危险情况出现之前,仿造一座“万园之园”,让众多仰慕古代高超建筑艺术的国人以及外国友人有个地方去惊叹、赞美以及瞻仰,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没错,圆明园曾惨遭战火肆虐,但这不过只是它150年漫长历史的短短瞬间,我们不能因为它的遭遇就只是关注它的伤痛和疤痕,而忘却了它所拥有的文化富矿和艺术魅力。我个人认为,北京圆明园遗址并非前代艺术与人文终结的坟墓,因此任何人都没有理由只是对着遗址大放悲声。

  遗址本身是绝佳的学术研究对象,如果专家和有关部门真正关心遗址的话,不妨将此地辟为专业的研究基地,严格限制进入遗址的游客和摄影剧组的数量,这样必定能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现有文物。说实话,一些举止轻佻的游客拿着矿泉水瓶,举着香蕉蹲上残垣断壁去照相的快乐表情,早就已经无数次亵渎了这块土地的悲壮。

  另外一方面,我们当然不能指望横店圆明园的建造能够完全重现“1860年以前的艺术辉煌”,不过它作为一种民间的经营行为,只要合理合法就无可指责,况且它实际上可以转移北京圆明园遗址承载的部分功能,客观上起到保护遗址的作用。所以我建议有关专家,特别是建筑学、艺术学、博物馆学的专家积极参与到横店圆明园的建造过程中去,要知道,研究一个200亿投资支撑的庞大工程是很多学者一辈子也很难再碰到的机会,它像一个充满了奇思妙想的装置艺术作品,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令人惊喜和困惑的变数。

  我们可以狂热期待着迪斯尼登陆中国大陆,却不愿意看到一个更加有趣更加恢弘的建筑群现身横店,这种奇怪的心理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社会此前过分渲染了遗址的教育作用,忽略了它作为伟大建筑的重要意义,以至于连异地重建都会引发激烈的反弹。争论的出现其实并非仅仅是务实的商人与固执的学者之间的意见相左,而是更深层次的价值争拗:圆明园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标志性建筑,我们是应该更强调它的艺术存在、美学价值,并为此做一些有趣大胆的尝试呢?还是由于某些理由的需要向这一建筑废墟长久默哀,并永远哭泣?答案其实不言自明。仅仅向“万园之园”致敬是不够的,人类需要一些更具体更有意义的探索。

  流逝的时光总会选择一些超越具体事件的永恒价值来细细打磨,在打磨的过程中,它可能会选择新的时空新的方式来试探人们的反应,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只能安静地等待,希望那一份永恒能够尽快熠熠闪亮。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