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说母语”折射转型期社会阶层身份认同乱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4:41 正义网

  英语使用在上海越来越广泛。9月17日,参加中高级口译考试的考生人数达51127人,比去年同期增长20%。如今在上海,随着英语的广泛应用,讲一口流利的英文成为许多沪上白领身份和品位的象征。然而在昨天举行的“纪念推广普通话20周年”座谈会上,上海的语言专家和教育专家却指出,在某些行业尤其是上海的工商界,存在着英语过度使用的情况。更有专家直言,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透露的是一种盲从的心态。(9月19日《东方早报》)

  “不说母语”的现象,其实是白领阶层们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以达到身份归属感的自我认同与群体融入认同的外在表现。一个毋宁质疑的事实是,中产阶层的这种强烈的身份归属期望,构成了我们社会转型期阶层身份认同乱像的根源,中产阶层的尴尬是整个社会整体最大、最引人注目、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心理尴尬的症结。原因很简单,上层人士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所谓的格调与品位,因为他们自身的言行举止就代表着格调和品位本身;下层与底层民众不愿、或者不屑于去追求格调与品位,因为他们知道那些距离他们尚远。中产阶层中的大部分人则是为了所谓的格调与品位而生活,这也就是他们之所以易碎、疲惫的同时,又得不到身份归属确认“脚踏实地”感觉的原因。他们中了格调的“毒”。

  “不说母语”的现象,只不过是转型期社会阶层身份认同诸多乱像的外在表现之一,也是社会转型期中产群体必须要走过的道路。在他们看来,似乎一旦自己的英语口语足够流利、似乎一用中英文夹杂表达便就小资,便就白领了一样。在所谓的格调和品位被舶来以后,在中国的中产阶层看来,地位、财富和出身,不再是阶层划分的标准,而品位和格调决定了人们所属的阶层。而在这里,语言更多的时候被点缀成一种装裱身份外衣和门面的工具,如此而已。

  再来讲海边的富翁和渔夫的故事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在一个即使不合时宜的群体规则被建立和被群体信奉、追随之后,反对这个规则的人往往被这个群体遗弃、抛弃,直到他转入别的群体为止。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即中产阶级的规则往往代表了整个社会当时的规则本身。所以,反对者的群体大小、勇气以及他们是否拥有颠覆规则的能量等,则显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规则是否含有非健全的成分、这些成分的大小、规则变化的动向以及快慢急缓等。

  社会学研究证明,一个由强大而稳定的中产阶层构成的社会,是一个稳定、和谐、足够令人向往的社会。也许“不说母语”的白领们应该读读保罗?福塞尔在《格调》里的话,“完全不吸烟是很有上层阶级风格的,不过一旦让人注意到这风格经由戒烟得来,便立刻下降到中产阶级。”他在书中同时也提到了一个“冲破常规的另类人”,他称他们是一群被称作X阶层的阶层,“另类身上所特有的傲慢无礼的态度、聪慧的头脑、冷嘲热讽的说话方式和昂扬的斗志,使他们从束缚住其他人的阶级牢笼里逃离了出来。”这说明,我们有必要、更要有耐心积极采取相关措施,促进这些X阶层的转化和进化。构筑契合自己国情与民情的中产阶级,属于自己国情与民情的和谐、稳定社会。

  笔者认为,对于转型期社会阶层身份认同乱像,有关方面是需要动用积极的措施加以规整和引导的,尽管格调与品位是一部分人自身生活方式选择的自由和权利。我们固然不能固定饮食、时装、化妆品等的种类与使用权,但我们起码应该规范和注重我们的文化和教育,原因很简单,英语固然重要,属于母语的教育、文化更不能随便丢弃和遗忘。比如采取适当的措施遏制一下目前已经有些畸形的英语重要性的拔高、以及群体性的狂热的不免盲目的学习,比如在母语学习与英语学习中找到共同进步与发展的平衡点以共同发展、而非厚此薄彼,如此等等。最起码的,我们能不能在全是中国人参加的会议和活动上,不再一味强调“与国际接轨”、不用英语而用国语进行?

作者: 李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