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何鲁敏:企业不创新就是等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15:37 人民网

  各位朋友,我不耽误时间。借用这个时间,介绍一下关于企业创新的一些想法。但是我的想法总的来说是比较另类。“不创新是等死,创新等于找死”。这是我基本的概念。为什么说不创新等死呢?大家都知道,中关村是一个村,基本上是农民习性,农民的特点是今年谁家玉米丰收了,明年全村全种玉米。中关村也是,包括我们国家都是这样。只要你一个产品成功,后面蜂拥而上,你不创新就是等死。

  为什么说创新是找死呢?创新的风险很大,像我们自己研发的成功率,实际上是很低的。在90年代我们平均研发的成功率不到40%,就是十个项目中大概有3到4个能被市场认可或基本认可。后来,我们逐渐的在提升,后面我会讲到为什么能够逐渐的提升。

  我有一个朋友是咱们中科院化学所的一个副所长,他跟我做过很多次研究。他讲他们这个所里有200多项成果,说你能不能帮着找找市场出路,我说我跟你一样苦恼,我也是找不到市场出路。我们接触了很多中小企业,大家跟我们谈得最多的问题其实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技术创新问题。恰恰是市场问题。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干脆你帮我卖,或者你把我买了去。”后来,我们做过一些这方面的调查,整个创新中,只有不到15%能够成功。大部分的失败都失败在市场上。人家讲“胎死腹中”,但是对于科技企业来讲,绝不是死在“腹中”,多数是死在“尾产期”,由于产品在研发上市场失误很高,所以我们从2000年开始,集中了公司20多个硕士以上的研究生,总共投入近千万,持续了5年时间,一个一个产品,一个一个产品线进行研究,研究的课题只有一个,就是花钱的原因和理由。人家凭什么花钱买你东西。当然自己的研究课题,比较好听,叫“消费者研究”。实际上是研究花钱的原因和理由。

  通过长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有一些问题,我们做研发创新的时候,实际上是忽略了很多问题。一个原因是市场大处有、小处无。比方说环保产业,是我们国家最难做的产业,一说这个产业就是很大,初步估计就有五千个亿的市场,当然这个市场实际的成交额很小,为什么?这个需要大家来思考。

  亚都也是这样,亚都标板大家能看到,亚都是2008年奥运会空气品质设备的独家供应商。我们向奥组委交了4100万,奥组委讲:“好,奥运会的空气品质设备的市场归你所有”。这个市场很大,初步估计有100多个亿,但是你一个一个去研究,你发现这个市场不存在,每一位业主,每一个场馆都是独立的业主,都是独立的施工单位,独立的设计单位,他们自己花自己的钱,凭什么要买你的东西?又回到老问题,叫“给个理由先”。这方面的情况其实是非常普遍的,我们经常听人们给我们介绍,说这个市场非常广阔,说什么21世纪的创造性的,改变人类命运的,挖通喜马拉雅山似的创举和研发,这样的说法很多。但是这个市场实际上不存在。我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是亚都空气净化器的发展历程。

  这个“空气净化器”实际上是专门处理室内空气品质的。我们国家在空气品质这个指标上大概有19个,就是说,如果室内要想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大概有19个指标。应该说这个市场是很大的,人人都要呼吸,我们叫“人活一口气”,你可以憋着多少天不吃饭,你也可以多少天不喝水,但是您憋着气试试,绝对没人抗过5分钟,你看着这个市场很大,但是实际上市场很小,为什么?因为购买者并没有一个购买理由。对他现实的利益有什么帮助没有?我们在推出“空气净化器”这个产品的时候,前后做了三次大规模的市场调查,每次市场代替的规模都在百万元以上。

  第一次是在2000年,调查的结果发现消费者真实购买的需求只有3个,一个是基于健康、卫生的理由,孩子比较小,我希望孩子少得病。第二个理由是基于吸烟的理由。我们家有人吸烟,味道很难闻,特别是吸二手烟的人反应很强。第三个理由是装修污染。由于房间装修完了,味儿很大。所以公司根据第一次调查,调整了整个产品的定位,对全线的“空气净化器”做了三个细分市场的定位,分别进行诉求。

  经过这样的调整以后,产品年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到2002年我们又做了第二次调查,发现虽然有三个需求,但是前两个需求并不迫切。因为健康或者吸烟这个问题可以今天买,也可以明天买,我们做学问的人,经常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其实这个市场是没有的,只有一个市场就是装修污染的市场,因为它是在装修完了以后就要入住,如果你不能住,这就是一个时间节点,只有这个时间是一个迫切的必要性的市场。

  所以我们决定在三个细分市场上集中力量先做“装修污染”这块市场。从2003年以后,推出专门治理装修污染这个产品以后,这个产品的年销售额达到一个亿。在2004年我们又做了第三次调查,这次调查仍然是针对装修,但是我们问了一个特殊的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买,因为买的人终归很少,大量的人没买。这次调查也很奇特,我们发现了很多新的现象,其实,发现很多消费者是有“赌”的心理。很多人都吸烟,他也知道肺要变黑了,也知道他要得癌症,但是他仍然吸,这部分人非常大。他的基本想法是,“肺癌不一定就落在我身上”。其实,这是“赌”的心理。但是我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人大肆吸烟,但是如果家里恰巧有孩子,特别是孩子比较小的时候,他会躲到阳台上、厕所里去吸,这是什么心理?就是他敢拿自己赌,但是不敢拿孩子赌。

  我们所有的人,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小,我敢说,你们不敢拿孩子的未来、孩子的健康、孩子的生命去赌,宁可赌自己。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我们的诉求对象实际上是在妇女、儿童这一群人。所以公司第三次调整了市场营销的方向,专门针对儿童白血病、儿童畸变、儿童生存健康这样的问题做第三次营销,现在我们2005年这个产品的销售额达到三个亿。这个项目本身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这个项目总投入800多万,2005年光这一个项目的纯利润就超过4千万。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寻找消费者花钱理由的案例。

  刚才讲到我们是奥运的供应商,现在我们经过半年多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切入奥运市场的办法,但是今天我就不讲了。

  我给大家讲的这个例子,其实是有两个最基本的理论点。一个是叫做买方效应。就是我们推销给消费者的科研产品,卖给消费者、用户,他并不是想要你的产品,他是想要你的效应。很多人不明白,我们也不明白,原来我们把加湿器卖给大家,我们觉得你是想买加湿器。后来我们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大家希望买一个加湿器,其实是想获得舒适、健康和滋润,并不是想买你的加湿器。其实我们无论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市场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买方效应问题。就是购买者到底能够获得什么价值。这个价值对他有没有利益,有没有真实的利益。根据这个效应,你认为他最需要的效应提出你自己的效应主张。当然这个理论稍微复杂一点,我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第二种花钱的原因和理由,其实就是价值替代。原来有这个市场,我通过大幅度的降低成本或者提高效益,使买方能够提高他自己的利益,这时大家愿意买。比较明显的大家知道电子表,电子表的效应是计时。电子表取代机械手表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便宜。像福特早期推出福特T型车,车辆基本的效应是移动,从某地移动到另一地。移动的方式很多,包括坐飞机,其实我们并不想到天上去玩,我们只希望从这到另一地快速的移动。像福特推出T型车的时候,它的取代对象是马车,当时马车的定价基本上是一千美元,福特的定价目标就是900美元。就是让你花更少的钱,达到同样的买方效应。

  我们这些年,亚都自己也做了大量的替代工作,比较核心的例如加湿器这个产品,我们卖了将近20年,现在已经卖出全球第二,在关键器件上我们出货量是全球第一。关键器件就是三芯:就是超声波的机芯,蒸发器的底芯、高密度的器芯。

  像东芝等企业有我们这个品质,但是我们比你的便宜。我们每年到美国波士顿参加一些著名的企业的年会,他们交给我们的任务都是你想办法把你的关键器件价格降一点,我们有一个成本节约计划,我们降,降的结果是需要大量研发的,超声波加湿器的机芯,原来体积有砖头这么大,现在的体积只有烟盒这么大,更进一步它会有火柴盒这么大。它原来的成本大概是20个美元左右,现在它的成本只有2美元。包括其他的都是这样的。正是因为替代的原因,其实很多中小企业,我非常建议你们,在创新初期走替代这条路,因为这个市场是现成的,只要你的水平够,你能够达到别人同样的效果,但是你比人家便宜,你就可以生存。生存以后,再想别的办法,怎么去超越。

  我们有很多产品,其实是日本的一家公司给我们做的,像我们的净化器,有很多品种大家可能没有太注意,其实它是亚都这个牌,但是下面你仔细看是“夏普制造”。所以我举这个例子,希望大家,特别是中小企业,先走替代路,逐渐站住脚,然后走自己的品牌发展。这是一条比较难走的路。像亚都牌夏普造,这是品牌初期。虽然夏普也出净化器,但是卖得很不好。最后提出来说亚都帮我卖吧,我说不帮你卖,你要想卖就改牌子,最后他们同意了,用亚都的牌子来卖,因为这个能让他卖的更多。

  再有一点我们花钱的原因和理由,也需要大家仔细的推敲。现在很时髦,有红海和蓝海这么一说。我不专门的讲这个理论了。无论哪个产业,它都有自己的生存空间。比方说爱迪生发明了灯泡,但是比他不知名的人在灯泡上加了一个罩,出了一个灯具市场。灯具市场是灯泡市场规模的30倍。从精明的角度,各位说,哪个更好一些。其实大家是有判断的。

  大家都很奇怪,说加湿器你居然能卖20年,仍然保持7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什么原因?其实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灯泡和灯具的关系。加湿器的基本核心功能就是加湿,这太简单了,就是一个灯泡,但是它有很多外围的功能,你可以去使它更美观、更诗情画意,可以给它增添净化的功能、香薰的功能、护肤的功能、护眼的功能,它有一个一个的“蓝海”,所以亚都就是在不断开拓它的“蓝海”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远比灯泡大的灯具市场。特别是中小企业。

  我觉得大家不要迷信,说我这个行当里面的核心技术被谁占据了,没关系,利用别人的核心技术,当然你自己有最好的,也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更好的实现“蓝海”的市场。

  这里当然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心理底价”的提升,这个我不多说了。

  还有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在做市场的时候,其实没有注意到要素在改变。实际上,环境和人在改变,兴趣在变化、传播变化,同时我们购买渠道也在变化。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其实跟我们自己没关,但是跟我个人有关。

  两年以前,我买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是某知名品牌,而且是很高科技的品牌。但是,我在使用中发现,它有很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太麻烦,每天都要加水,加多了以后,还会流出来,使用的时候,水刚开始是太热,后来又有点太凉,刚把肥皂打上了,水没了,存在一系列问题。我就请了这家企业,我说现在环境变了,原来咱们太阳能是职工淋浴,只要早上烧上水,晚上大家糟蹋完就完了,现在它的使用环境改成“24小时热水”,这是不是需要做一些变化。但是我们这家企业很不聪明,说核心技术是我的,使用那东西我不管。后来我给另一家企业提了,人家迅速的做了变更。现在这家企业这个东西卖的很好,它叫“全自动太阳能24小时热水器”,实际上就是人们的使用环境变了,大家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很多东西都在变。具体更多的情况我就不多说了。

  正是给予这样的一些考虑,我认为商业创新重于技术创新。首先,商业创新是引领技术创新。恩格斯有一句话,“一个社会需求比20所大学都能将科学推向进步”。所以商业上的创新,需求上的创新,其实是引领技术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回过头来看看,所有产业的创新,实际上都是来源于两个部分:一个源头是来源于发明,来源于研究,来源于实验室,来源于科学家。另一个源头是来源于消费者的需求。这两个源头恰恰是学院的研究和企业的创新之间的差异。学院、大专院校的研究应该从发明、发现这个源头开始,但是企业的创新最好从市场需求出发,从消费者的需要出发。所谓“蓝海战略”最基本的宗旨其实就是不竞争,就是不和竞争者竞争,那跟谁竞争?跟消费者竞争。所以我自己个人认为,商业创新重于技术创新。

  我们自己的创新大概是集中在四个方面:按重要性来分:第一是机制创新。第二是管理创新。第三是商业创新。第四是科技创新。谢谢。

  人民网记者:商业创新重于技术创新,您觉得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创新?商业领域创新除了消费者需求这一方面,融资渠道的创新您是怎么看的?

  何鲁敏:我觉得融资渠道的创新属于机制和管理创新上的一些内容,当然,我们其实并不是非常看重融资创新这件事情,我们公司里反复的要求,你要想花钱,第一找市场去要,实在不行了,你向银行去要,实在实在不行了,向投资人去要。所以很多人喜欢依赖于投资人的投资,其实未必就是很正常的。

  北京莱卡公司:您是专门搞创新的企业,科技人才是最重要的。您是怎样吸引科技人才的?有哪几个要点?因为我们发现一个问题,我们每年薪金提得非常非常高,但是还是招不到人,怎么样?

  何鲁敏:你这个问题挺难的,我也不太懂这个事。因为你问了,我就在想,我们确实没有招到过很高级的科技人才,但是也没有很差劲的人才跑掉了,这个现象很奇怪。但是我们自己的理念是“二流人才做一流的事”。

  嘉宾:刚才您说的第三次市场调查,“大人不敢拿孩子赌”我想中国人对老人就不关注吗?不关心吗?

  何鲁敏:您这是一个很好的提案。但是从消费力上来讲,还是有很大的欠缺。我们现在整个社会调查的结果,真正有消费力的人群比国外年轻十年,现在基本的消费主流在“70后”,“60后”、“50后”是有钱但是不消费。他也很孝敬,但是他认为最好把窗户打开。

  嘉宾:何先生这个很简单的报告使我茅塞顿开,我已经60多岁了,因为何先生这几个观点,使得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就是“不创新等死,创新找死”。现在我碰到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拿着世界一流的技术不敢推。引用中国市场的规范,一推出去过后,一帮野狼就上来了。第二个问题是民办企业拿着世界一流的大技术怎么样去发展,找不到好方法。第一因为你没有足够的资金,你推的很慢,你推的很慢的过程中,你的技术就在国内、国外全部流失掉了,所以你起不来,也就是帮别人做嫁衣。刚才何先生讲到第一个找市场。第二个找银行,第三个找投资人。我原来是搞反了,第一个找投资人去了,为什么我不敢找市场,但是我市场也找了很多,因为是小打小闹,日子过得很好,因为找市场的附加值过高,人家称之为暴利。尽管何先生讲的很短、很少,我希望您提供一个怎么样拿着一个一流技术做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