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蓄水走三峡:“沃土搬家” 争分夺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20:03 新华网

  新华网宜昌9月19日电(记者戴劲松、俞俭、魏梦佳)静,江面太静了!大坝横锁,水位上涨,千里峡江自古奔腾的个性早被改变。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沿长江三峡段的库区两岸,正在上演“沃土搬家”的忙碌场景。

  三峡工程第二次蓄水在即,岸边山腰竖立的“156米”水位牌似乎在提醒着:库区又将会有数万亩耕地陆续沉入江底。

  连日来,记者多次驱车乘船往返库区,都能见到农家的门前堆积着沃土,有的已种上了农作物。在各个取土点和覆土点之间的途中,承担运土任务的卡车往来不绝。

  烈日当头,位于库首的秭归县银杏沱村农民却忙得正欢,许多人正用背篓往交通不便的山岭上运土。当地人说,这些背篓平时主要是用来背货物的,如今成了运土的重要工具。

  村委会主任马尚兴介绍说,3年多前,江水上涨至139米水位线,淹没了全村人世代种植的良田,农民只能依靠海拔较高而且贫瘠的坡地生存。村里移民人均不到5分地,淹地不淹房的非移民人均也只有7分地。

  人多地少,土地质量又不高,这成为蓄水后困扰库区农民增收的一大难题。为此,在经历了艰苦的移民后,数万三峡人又在进行着另一场艰难而有意义的工程--“移土培肥”。

  农民们更喜欢将这项工程称为“沃土搬家”,先把即将被淹没的优质土壤剥离,然后转移到海拔182米以上的瘠薄田地上,以增加土地营养。马尚兴说,一个多月以来,每家每户都积极响应,但由于许多中青年劳动力都出外务工,一些留在家里的老人和妇女不得不加入到“抢土”的行列中。

  73岁的共产党员赵宝富是其中一员,他说:“我年龄大,大伙儿都照顾我,每次都让我少背些,但工钱不少拿。再说,抢土也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农田,即便累一点,也乐意。”

  据了解,在工程实施前,不少库区农民已自发地进行“沃土搬家”。如今,政府出资支持,大伙儿劲头更足了,有的开工当天还燃放鞭炮,有的甚至夜里加班。

  汽车经过南岭西村时,记者遇到了正在公路边培土的移民杜国祥。他今年60岁,家搬上山后,在自己的3亩地上种了橘子、茶叶和马铃薯等,年收入一万多元。他说,如果土地肥了,收入还会增加。老人指着对面的一栋3层楼房说,那是他家在1999年建的,比过去的房子要宽敞多了。

  秭归县县委书记罗平烺说:“三峡库区从今年开始移土,政府给予适当补助。由于过去底子薄、自然条件恶劣,这里至今仍有不少地方还很贫穷。农民们与即将漫上来的江水争时间,不惜力气搬迁沃土的背后,也饱含了对未来小康生活的无限憧憬。”(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