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康庄街传奇 从朱元璋圣旨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3:48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本报记者 蒲兰 邓晓洪 摄影 杨永赤

  康庄街因何得名?街口为啥会有个庙?庙里供的怎么会不是菩萨塑像而是一块木牌?这块木牌和康庄街难道有一种联系? ……

  2006年9月19日下午5点过,记者来到康庄街,这里高楼林立,人流如织。现代化都市气息扑面而来。有几人知道600多年间在这条小街发生的那些惊心动魄的往事?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终将过去。当往事在历史的风云里一天天褪成百姓茶余饭后的传奇,褪成80多岁老成都听祖父摆龙门阵的模糊记忆,最终浓缩下来的只剩下了街口路牌上的三个蓝色大字——“康庄街”……

  情景一

  成都到华阳——一条街:县过县

  悬念:康公庙虽然是个庙,但并没有供着菩萨,供的却是一块木牌,为什么?

  时间:1930年夏天的某一天。成都市康庄街。

  镜头:夕阳从天边照下。炊烟在一排低矮的瓦房上飘散开来。一辆牛车吱嘎吱嘎地从青石板街上走过……一个光着脚丫的小孩从屋里跑出来,屋里传来一个男人的喝声:“还没吃饭,又跑到哪里去?”小孩边跑边说:“我到华阳县!”小孩穿过康庄街,来到冻青树街。

  画外音:在解放前,小小的成都市区由成都县和华阳县组成。蜿蜒的界线的划分呈南北走向,冻青树街和暑袜街就是界线的一部分。而冻青树街有一半属于华阳县。康庄街正是处于成都县与华阳县交接处,从康庄街出来,穿过冻青树街,就是华阳县。这就是后来大家所说的“成都到华阳——县过县(现过现)”。

  在街边的树阴下,一群孩子正围着一个老人,老人讲着发生在成都县康庄街的故事:“这个康庄街啊,它以前不叫康庄街,叫康公庙街,因为这条街上有个康公庙。但庙里并没有供着菩萨,供的仅是一块刻有康公的木牌。为什么供着康公的木牌?因为它与一个叫康公公的太监有关!”

  情景二

  朱元璋下圣旨康公公受命修王府

  悬念:康公公将蜀王府修好以后却服毒自杀,他为什么在这时候突然自尽?他有什么罪?

  (镜头切换到元末明初。成都。)

  画外音:朱元璋推翻元朝后建都南京,但四川尚没有纳入明朝版图。洪武四年,他消灭大夏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朱元璋将自己的26个儿子分封各地为王,第十一子朱椿封到四川成都为蜀王。由于成都是西南的军事要冲,朱元璋认为要将蜀王府修得恢宏气派,才能“镇得住堂子”。因而他派太监康公公前往,并给了圣旨和大量银两,但要求蜀王府必须修得坚实而有气势。

  镜头:一队人马从远处开来。马车过处,烟尘腾起。车队在近黄昏时分抵达一处城镇。车队停下,一小卒上前:“启禀公公,成都到了!”

  康公公撩开帘子,看到的却是一片萧条的景象。车队继续前进,开进成都市区。

  ……

  以后的几日,康公公开始在战乱留下的断壁残垣中寻找地点开修蜀王府。定好地点,数百泥木工人忙碌起来。有工匠禀报:成都平原沙土黏合性不强,修筑起来的城墙恐怕不牢靠。

  于是,一队庞大的车马队伍远赴陕西汉中,从那里将优质的泥土运回成都,城墙渐渐修筑起来。

  在修建过程中,康公公不停地派人前往南京户部……气势恢宏的蜀王府终于修起来,康公公没想到的是,朱元璋却认为他有罪,并让他自行了断。无奈之下,在一个月圆之夜,康公公服毒自尽……

  情景三

  蜀王住进成都后人修建康公庙

  悬念:康公公服毒自尽,后人决定修建一个庙来纪念他。人们为什么要修庙来纪念一个太监?

  画外音:蜀王府修成,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朱椿进驻四川,住进蜀王府。

  镜头:蜀王朱椿的马车停在蜀王府门前,他走下车来,抬头左顾右盼,对眼前的蜀王府看了又看,满意的笑容呈现在脸上。进入蜀王府,还来不及小憩一会,朱椿又在随从的簇拥下,里里外外将气派的蜀王府看了个遍,嘴里连连叫好。在兴奋之后,一抹阴云开始笼罩在他的脸上。朱椿:“看来,康公公罪不致死啊!”

  (镜头切换)夜晚。几个参与修建蜀王府的工匠走进一间屋子,接着端来几碗茶水,开始议论另一处修建事宜。

  工匠甲:“康公公不该死罪。”

  工匠乙:“康公公,他冤哪!”

  工匠甲:“修蜀王府,他是有功的,我们给他修个庙,让大家记住他。”

  工匠乙:“可是可以,但把康公公当菩萨供着是要犯忌的,庙里是不能供奉康公公的。”

  工匠甲一拍桌子:“就这么办!”一群曾经参与修建蜀王府的工匠和一些臣民在紧邻冻青树街的一条小街上开始动工,很快修成一座庙,大家为它取名——康公庙。为了不犯忌,大家在庙里只立了一个刻有康公公字样的木牌,供人们祭奠。此后,这条街名就叫康公庙街了。

  情景四

  拆庙扩街道“康”不是以前的康公了

  (镜头切换回1930年夏天。)

  太阳落下,夜色袭来,冻青树街的树阴下,几个孩子仍聚精会神地听着老人讲康公庙的故事。老人说:“到了民国时候啊,成都都府要扩建街道,康公庙就被拆了,康公庙街就改名为康庄街,虽然有个康字,但意义不同了,康庄这个康不再指的是康公公的意思了。”

  画外音:这群听故事的小孩如今大多数已不在人世,所以康公庙街以及康庄街的故事并不被众人所知。但一个收集民俗文化的人将这些故事搜集起来,并且查找了许多史料以斧正。他,就是目前65岁的成都曲艺研究家、民俗文化专家蒋守文。

  悬念总结

  本周六 民俗专家揭开传奇谜底

  以上我们讲的故事并不是个完整的故事,里面埋藏了若干个悬念:

  康公公奉命赴川修筑蜀王府,在修建过程中为什么眉头不展?为什么一次次派人赴京城户部?蜀王府按照朱元璋的要求修建好了,为什么朱元璋却认为他有罪?为什么要让他自己了断从而导致他服毒自杀?蜀王朱椿进驻四川后,为什么叹息康公公罪不该死?工匠们为什么要为康公公修建康公庙以示祭奠?

  在整个修建蜀王府的过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本周六,将在市群艺馆进行的“成都故事·百家谈”第二场故事会上,民俗专家蒋守文将为大家揭开这个充满历史传奇的精彩故事之谜底。对这段历史和康庄街感兴趣的市民,可到现场与大家交流。

  记者探访

  那个小庙 就在泰立通讯城背后

  传奇片断遗失 留给居民悬念

  这里是康庄街79号大院,它是康庄街上仅存的几个老房子之一,已经褪色的红木门和翘起来的屋檐让我们仿佛闻到了历史残留下的老成都味。

  82岁的罗大爷就是在康庄街出生长大的,如今已是白发苍苍。“我们是报社的……”记者的话没说完,罗大爷就接了过来。“你们是《成都日报》的哇,你们要讲我们康庄街的故事哇?”原来罗大爷是“成都故事迷”,因为身体不方便,他没有办法到现场听故事,只好天天守着看《成都日报》。自从看到“成都故事”要摆康庄街的消息后,老人就坐不住了。“真想到现场去听一下。”

  康庄街的传奇对于罗大爷来说还有一些模糊记忆。他称,几岁的时候这条街上确实有个庙子,听祖父说庙里供的是“康公”。那时候小不晓得“康公”是啥子,他和小伙伴偷偷去看过,但没敢进去。

  不过对于小庙的地址,罗大爷记得很清楚。“就在泰立通讯城楼背后。”

  康庄街的居民 结伴去听故事

  这次“成都故事”要讲康庄街的消息已经在当地住户中闹响了,许多居民都谋算着要去现场听听。“毕竟在这里住了几十年,这条街对我们有种说不清楚的情结,当然希望了解它。”詹大姐说,随着城市发展,大院不久后也许要拆除,到时大家将搬出康庄街。“希望能够在离开前解开心里的问号。”

  康庄街所属的太升南路社区对于本周六的“成都故事”也很关注,“摆的就是我们地盘上的事情。”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周一开始就有一些已经离开康庄街的老住户和社区联系,希望社区能够组织大家一起去听故事,一起听这条联系大家的老街的故事。

  目前,太升南路社区正在对住户进行统计。本周六,由社区组织的“康庄路老住户团”将来到故事大厅,听专家一一揭开康庄街传奇中的悬案。

  人物素描

  揭秘的钥匙握在他手里

  ——记周六故事主讲人蒋守文

  蒋守文,成都老曲艺人,著名的成都民俗、曲艺研究专家。家里老成都文化风味十足,称是“痴人”一个。

  蒋老师生于1941年,小时候就读于骡马市第七区中心小学(现太平洋全兴店背后)。因为清末民初政府把当时废弃的府邸、寺庙改成学校。蒋老师就读的小学以前就是个寺庙,他记得教室里还有菩萨像,老师上课的时候就用扫把把菩萨遮起来。

  解放后,初中毕业的老蒋到医药公司的中药店干了几年学徒。1959年,政府在龙泉茶店公社(今龙泉驿区茶店镇)建大型饲养场,蒋守文就到了农场,一呆三年,直到1962年回城,凭借曲艺特长被调到当时的东城区曲艺队,弹琵琶、拉二胡,做伴奏,并开始钻研四川曲艺,创作曲艺段子,且一头扎进老成都历史和民俗研究中,沉迷至今。其中,最让蒋老师痴迷的是老成都历史典故、人文风情、百艺百声。在他的半方书斋里,蒋老师对成都的老街进行了研究,解开康庄街传奇悬疑的钥匙一把把握在了他的手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