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52个孤儿一个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4:26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每天在蚌埠市区,一群孤儿列队上学的镜头成了这个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一路上,他们牵着手,唱着歌……这些孩子都来自共青团蚌埠市委和当地某知名企业联手创办的“希望之家”——]

  【编者按】2005年8月,共青团蚌埠市委与该市某知名企业联合创办了义务抚养特困孤儿的“希望之家”,无偿承担孩子们一切生活和学习费用,迄今已有两批共52名特困孤儿

入住“希望之家”。这既是爱心助学工作延伸,也是共青团组织参与孤儿救助一种新的形式。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失去父母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以下简称孤儿)57.3万名,他们处于生存、发展的困境,是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对象。

  发展儿童福利事业,完善孤儿救助制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具体措施。希望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让孤儿在充满亲情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善良之心诞生一个温暖的“家”

  9月15日,秋雨绵绵,晚8时许,记者在共青团蚌埠市委权益部副部长龙晓娣的陪同下,来到了位于蚌埠市凤阳东路设在一家民营企业内的“希望之家”。此刻,50多名孩子正在餐厅里温习功课。墙上“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的鲜红的大字格外引人注目。

  龙晓娣告诉记者,去年8月上旬,蚌埠团市委开展农村失学儿童调研活动。他们与一个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谈起乡村里有一些孤儿,因生活的极度贫困而吃不饱、穿不暖、上不了学。“这些可怜的孩子的确需要我们为他们做点什么啊!”团市委干部讲述的孩子的苦难,触动了这位董事长善良的心,他主动提出由团市委牵线、由他资助收养农村特困孤儿的想法。

  为了接收这些孩子到城里就学和生活,他投资200多万元建设了生活、学习等设施。2005年8月27日,一个以“助养助学”形式进行失学儿童救助的“希望之家”正式创立,从此,一批孤儿告别了苦难,寄养在这个温暖的“家”中,度着快乐的童年。

  这一新生事物的诞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去年中秋节,蚌埠市委领导与团市委负责同志一同在“希望之家”与新接纳的33名孤儿共度中秋团圆之夜。

  小路弯弯寻找乡村特困孤儿

  今年8月,蚌埠团市委干部下乡调查农村贫困孤儿的情况,从中选出第二批12岁以下特困者寄养“希望之家”。为了不让一个特困孤儿失学,他们走遍农村的每一个角落。

  一天,他们将车开到怀远县武桥镇,因进村都是羊肠小道,车无法开了。他们步行了4个小时,到了张姚村,此时,龙晓娣已累得两腿发软了。

  然而,当龙晓娣在这里看到一户人家贫困的情景时,她的心受到了深深震撼——14岁的晓陕与12岁的晓徽,就住在一间破烂不堪、摇摇欲坠的房子里,这对孤儿兄弟轮番在乡亲们家里吃着派饭。

  龙晓娣侧过身背向同事们,泪水湿润了眼眶。她向乡亲询问了一些情况之后,当即表示:“晓徽今天就可带回蚌埠。”

  当龙晓娣征求晓徽的意见时,村子上的乡亲们都说:“孩子,去吧!是共产党派干部来接你去的,你就放心去吧!”兄弟俩相视良久,哥哥问弟弟:“你呢?”“我愿意!”“只要你愿意,就去吧!”弟弟点点头。于是,兄弟俩抱在一起,依依不舍,在场的干部和乡亲们都流下了热泪。

  晓徽什么都没带,就随干部们走出村子。后来,晓陕到市里来看弟弟。“这儿比家里好百倍啊!”他放心了。

  晓陕在初三最后一学期辍学三个月的情况下,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中学五河一中,但他准备辍学外出打工。蚌埠团市委得知后,决定破例让他寄宿“希望之家”,并在市教育局支持下,让晓陕就读省示范高中——蚌埠三中理科实验班。“希望之家”还专门为他一人安排了一间房子,并配了桌椅、书橱等学习用具。吃住上学等一切费用全免,于是,晓陕也成了这个“家”中的一员,他与弟弟晓徽共同生活在“希望之家”。

  很多孤儿都像这对兄弟一样,由团市委的干部们费尽周折招进“希望之家”,如今,这里接纳了52个这样的特困孤儿。

  爱心涌动真情呵护孤寒的花朵

  “希望之家”有一个“爱心超市”,这是孤儿们挑选衣物的地方。

  9月16日上午,晓雪、小燕、广同等五六个孩子,正在这里自由选挑喜欢的东西。

  记者看到,“超市”里衣服、鞋帽、玩具、文体用品及书籍一应俱全。据管理人员周阿姨介绍,这些都是社会各界青年捐助的,孩子们在这里挑选自己喜欢的衣物,只需在一个小本子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就可以自己用了。如果用旧了、不合身了,就洗干净放回原处,留给弟弟妹妹们用。

  秋凉之后,天渐寒冷。近日,创建“爱心之家”的企业董事长,号召厂里职工为“爱心超市”捐献衣物,并鼓励职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利用上班空闲时间编织毛衣,为孩子们提供充足的过冬衣物。

  9月16日中午,记者与孩子们一起吃饭。饭前,孩子们按惯例要朗诵一首古诗,每周一首。饭盛好后,孩子们端坐于饭桌前,在“爱心之家”“家长”张权伯伯的引领下,朗诵了骆宾王的《易水送别》。

  孩子们吃的菜是红烧肉炖萝卜、冬瓜排骨汤、炒豆芽。一些孩子对记者说,昨天他们吃的是海带烧排骨,每天都有肉吃,比在家里天天吃咸菜快活多了。

  管理员周阿姨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刚接来时,个个面黄肌瘦,不敢与人说话。两个月后,脸变得红扑扑的了。现在,他们前后判若两人,爱玩爱笑。

  蚌埠团市委副书记李欣说:“这些孤儿从小就感受社会关爱,你看,他们围着你玩闹,没有心灵阴影,会和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健康成长,长大后也会知道回报社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