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蒲公英”的春天,别太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4:34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越来越多的民工子弟随父母流入城市,让他们和城里孩子一样有学上是个现实问题。如果要取缔“黑户”民工子弟学校,就必须安置好孩子们,但公办学校又接纳不下———]

  转弯,转弯,再转弯。

  若不是墙上用粉笔画出的箭头,记者差不多要迷失在蜘蛛网般的小道中。

  在合肥市周谷堆附近的一条小巷中穿行了近十分钟,前方的小院前终于出现了一条打着校名的横幅。拱月门里,隐隐传来读书声。

  “做梦都想有个证”

  旧旧的二层小楼,有些残破的院落,一张水泥砌的乒乓球桌。这就是学校的全部。

  这所小学成立于2003年。7位任课老师教6个年级全部课程。去年还有170多名学生,今年开学便走了五分之一———蒲公英般的“花朵”们都随着打工的父母在流动。学校的师资队伍由退休老教师和尚未找到正式工作的师范毕业生组成。500多元的月薪,使得这支队伍毫无稳定性可言。

  “说实话,不喜欢看到记者。你们一来,把我堵在心里的事都勾起来了。”校长说,“我做梦都想拿到办学许可证。”因为“无证”,学校在许多家长眼里成了“野路子”,家长不重视、不配合教师工作的现象尤为突出。“昨天5年级开了家长会。班上25个学生,只来了5个家长。打电话给他们,都说忙,来不了。”校长有些无奈。

  没有办学许可证,便意味着学生没有学籍。六年级学生章亚玲告诉记者,初中毕业的哥哥已经回老家肥西上派镇读高中。“我妈说,不回家就没学籍,就不能参加高考。”

  有知情者透露,去年教育部门曾来调查过这些学校“非法办学”的情况,他们提心吊胆地过了一阵之后,发现也没个下文。

  规范的缺失、市场的需求,使得“黑户”学校迅速膨胀。据了解,在周围方圆一公里内就有八家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有限的就学需求与越来越多学校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前一段时间开学,各校还以“促销”手段争生源,或送书包,或送气球。争来争去,各校都“吃不饱”。成不了规模,自然也难提高教学质量。

  尽管最近“风声不紧”,不少办学者心里还是不踏实:“没有证,总怕有一天教育局来查封。”

  “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办学者都承认,“办学许可证”这个“金苹果”,绝不是他们跳跳脚就能摘到的。单是“学校有不少于10亩的独立校园”这一条标准,就足以难让记者见到的所有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据了解,合肥市目前没有一所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拿到了办学许可证。而另一方面,教育部门正在着手修订更严格的民办中、小学设置标准。

  按照有关规定,没有办学许可证的学校属于非法办学,应予以取缔。然而,现状却是,不少“黑户”学校既拿不到证,也没遭到取缔。这又是为何?

  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在这一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有的省份甚至不允许民办学校介入义务教育。因此,解决“流动花朵”入学问题,政府的着力点也在“公办学校”。据介绍,目前我省已设立了100余所公办学校作为民工子女定点就读学校。其中,合肥市还规定,进城务工者能出示暂住证、用工合同等相关材料,可为子女免去借读费。

  从更宽泛的层面来看,教育部门实施的是“双管齐下”:扩大流入地公办学校容纳力,同时也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今秋实施的新《义务教育法》中,闪亮的一点就是免除了学杂费。有教育界人士认为,这会吸引一部分“流动花朵”返乡就读。

  而民办小学、初中的问题则比较特殊。教育厅有关同志解释,真正有能力兴办学校的民间资本一般不愿投入到民工子弟学校中。主要原因是,办一所“达标”学校的投入很大,而同样是办学,职业学校的收益显然高过小学、初中。“权衡一下回报率,他们更愿意花钱办职校。”

  然而,公办学校的容纳力有限,能免去借读费的孩子更是少数,“黑户”民工子弟学校便挤了进来。与公办学校相比,它们虽“物”不美,但价廉。并且,“如果政府要取缔这些学校,就必须安置好孩子们。但怎么安置呢,公办学校接纳不下,有的孩子还交不起借读费……这又陷入悖论了。”一位教育界人士感叹。

  如何解开这个“结”?

  既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彻底取缔无证民工子弟学校,那么,政府能否整合这些学校,并给予扶持,从而使其成为公办学校的一种补充呢?

  教育部门有关同志坦陈:“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目前的民办民工子弟学校是不可能达标的。而义务教育的经费,主要用来扶持公办小学、初中,民办教育管理机构又缺少这方面的资金,对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投入目前还跟不上。”

  不仅是缺少扶持经费,让教育部门顾虑的还有监管问题。有教育界人士进一步指出,民办学校“校长不是你派的,帽子不是你戴的”,小学、初中更是连“招生计划”都没有,政府缺少监管的抓手,即使向它们投放了资金,仍难以规范。因此,我省目前还没有扶持民办民工子弟学校的具体计划。

  记者查阅资料后发现,有些省市的做法值得借鉴。比如,将闲置的公办学校校舍免费或低价出租给民办学校,从而改善学校硬件。而对于监管难的问题,则有教育界学者提出设想:政府部门可以在调查摸底后,将有条件的学校纳入公办学校系统,并派出督导员和骨干教师,对民办学校教学和财务进行管理。

  采访中记者感觉到,民工子弟选择“无证”学校主要出于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能免交借读费,便宜;二是就近入学,方便;三是学生少,老师能照顾得上。因此,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们的公办学校能满这些“要求”,“黑户”民工子弟学校自然只是过渡时期的产物,会随着义务教育网络的完善而消失。

  无论如何,“蒲公英”也该有春天。希望这个“春天”,别太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