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水务绝对市场化是个怪胎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6:00 光明网
吴木銮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第五届世界水大会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许多城市政府把引入资金当作水务改革的首要目的,将城市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视为一般项目,一卖了之。而城市水务行业改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招商引资。为此,中国水务改革要从一般的招商引资项目向完善特许经营制度转变,政府要对投资、建设、运营、服务等水务全过程进行监管。(2006年9月11日上海证券报)

  水务行业具有很明显的成本沉没原则,也就是投进去的资金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抽出和转移。比如管网和制水厂设备的投入,投资方不可能在数天之内把它转移走,而且如果用不到地方,就是一堆废铁。这是水务行业的劣势,换一角度想,可就是优势。许多企业之所以愿意投资水业恰恰也因为自己不容易被轻易替换,所以可以享受到较长期、稳定的回报。因此,这种行业的市场化特别在乎平衡各种关系,政府、企业和终端用户之间。

  水业之所以要市场化,道理也比较简单,就是在于公营事业的无效率和用户的抱怨增多。正像仇所言,我国地方政府水务改革的第一动机却是希望从水务市场化过程中获得资金,而英、美等国则为改善公共服务。因此,选择的模式大为不同。国内大多数水务市场化改革采用政府出售的路径,而美国式的水务合同外包和法国式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不会给政府带来明显的激励作用,国内就不会采纳两者的模式了。

  但是,这种纯粹“卖”的方式也有很多弊端。国内最有标杆意义的深圳水务改革就是例证。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某负责人今年7月接受《中国建设报》的采访时就认为,以为市场化可以使政府完全免除投资公用事业的责任,这是许多地方政府在认识上的重大误区。事实上,市场化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虽然可以减轻政府的一部分投入和负担,但在我国较低的群众收入水平以及公用事业的特点,都决定了水务产业完全靠企业是不够的,政府还必须对水务产业有足够的投入。即使在发达国家,公用事业也不能完全市场化,更何况发展中的中国。

  之前,杭州市某自来水公司一位负责人也告诉笔者,供水企业现在承担了一些政府的福利职责,而政府对供水的定位又摇摆不定,从资金需要和提高公众满意度意欲完全市场化,可水价不能动,又不愿补贴。因此,最终是企业会经营不下去,最终还会回到老路。

  按多语言版本的自由百科全书协作计划Wikipedia词典的解释,市场化(Marketization)指用市场作为解决社会、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基础手段的一种状态,意味着对经济的放松规制,工业产权的私有化的影响。市场化的工具有好多种,比较低程度的市场化就是外包,比较高程度就是完全出售。

  这些工具视改革目标和对象而定,但是,我国的地方政府大多只记得完全出售。21世纪经济报道一篇报导称,在国际上,水价改革存在两种对立的政策取向:一种是“全成本水价”,就是改革成本将全部由终端用户来承担。另一种为“非全成本水价”。按照这种思路,企业进行全成本核算,但一部分支付责任由政府承担。其实按笔者的观察,与其说是国际上存在两种对立的政策,还不如直截了当地说,中国目前推全成本水价法,而大多数发达国家采用的是非全成本水价法。

  同样都是市场化,政府站位不同,动机不同,效果就如此大的差异。值得反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