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青海少数民族妇女“绣”出好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8:15 新华网

  新华网西宁9月19日电(记者陈静 钱荣)“天上飞的是白鸽子,背的是桦木的哨子,手里拿的是鞋垫子,绣的是致富的路子。”这是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流传的一首“花儿”,过去撒拉族妇女们只用来自我欣赏的刺绣手艺,如今已成为她们的致富新路。

  走进循化街子乡三立方村撒拉族妇女韩科草梅家,人们都会被这样的场面所吸引:披着盖头的撒拉族妇女们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手中或拿着荷包、或拿着鞋垫安静地坐在

院子里,认真地绣着各式图案。

  42岁的韩科草梅是村里有名的刺绣高手,光是凭着刺绣一项,她每年的收入就有7000元左右。富起来的韩科草梅想到了村里的姐妹,于是义务组织起了刺绣培训班,这些撒拉族妇女就成了她的学生,一共有90人。

  “农忙的时候忙耕作,农闲的时候唠家常,唠家常时还能做一些小玩意儿。”韩科草梅指着一块普通书籍大小的绣片说,“这样一件可以卖到80元,大些的最贵可以卖到500元呢。两个月后通过‘毕业考试’,这些姐妹们就完全可以独立从事绣制工作了,而且成品的出路也不必担心,当地旅游部门会定期收购,待加工后作为特色民族纪念品销往各地”。

  循化县就业局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班在循化县还有许多,先前县里专门聘请了民间资深高手,举办过两期刺绣技能培训班,来自街子、查汗都斯、孟达3个乡镇的116名撒拉族妇女分别接受了为期1个月的技能培训。

  不仅是撒拉族妇女,在青海省东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阿姑们富于民族特色的盘绣,同样也成为她们的致富法宝。

  前不久,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大寺路村便在青海省文化厅的支持下,建成了互助第一家土族民俗刺绣厂。建成后的土族民俗刺绣厂有女加工能手72名,主要生产和加工以盘绣为代表的具有土族民族文化特色的宗教文化长卷、婚礼服、唐卡、民族工艺品和装饰品等刺绣产品。通过培训的方式,全县已有2000余名土族妇女基本掌握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刺绣技法。(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