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只争朝夕勇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08:23 法制日报

  秋风送爽的九月,正值盛年、风华正茂的100位高级专家走进由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三个高级专家理论研究班,说创新、谈机遇、话发展……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创

新型科技人才成长规律,进一步完善适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结构,发展壮大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创造激情和活力,努力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

  2006年的春天,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大国,都把科技人力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总动员令和进军号角。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逐步确立了新时期我国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宏观布局,提出要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

  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首次列专章提出了“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的任务,突出强调了人才工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部署,把人才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标志着我国的人才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03年底,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和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要求。随后,中央成立了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党中央和国务院20余个部委作为成员单位参加。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2006年7月29日至8月4日,51名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村实用人才,来到这里休闲度假。多年来,邀请各领域的专家到北戴河休假,是党中央、国务院关心人才、重视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组织院士专家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部地区等开展咨询服务,为在京院士专家进行健康体检、举办高级专家理论研究班……近年来,中央有关部门在加强与高级专家联系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进一步推动了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大了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工作力度,实施了一系列人才培养工程,凝聚、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005年,全国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1400多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000多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第一、二层次人选2200多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聘任了900多位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百人计划”引进和支持了1500多名科技尖子人才。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知识创新工程、211工程……依托这些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实施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科技领军人物和尖子人才。

  同时,院士制度、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选拔制度、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博士后制度以及其他高层次人才培养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形成了培养选拔高级专家的制度体系等等。

  形势逼人时不我待

  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正视挑战、迎接挑战、战胜挑战———用15年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对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新的迫切要求,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工作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从院士到普通科技人员,从科技界到企业界,人们纷纷行动起来,献计献策,坦诚建言:

  “要建立符合创新人才规律、重真才实学、重业绩创造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

  “要形成竞争择优机制,注重为年轻科技骨干人才施展才干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

  “要结合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新项目,注重引进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要积极引导广大科技人才到企业建功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潮给神州大地送来了又一个黄金发展期。江山代有才人出。站在新起点上的伟大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新的时代高度上实现新的跨越,必定在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上继续焕发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以更加豪迈的英姿和稳健的步伐谱写出历史发展的新篇章。

  据新华社北京9月19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