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场热闹了,麻将桌冷清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0:01 南方日报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福永街道凤凰社区的张大伯几乎成了麻将“寡人”。以前“三缺一”时,他在门口喊一声就有人加入麻将大战,其中不少都是“砌”了20多年“长城”的资深“牌友”。但现在,“打上十多个电话都难觅牌友!”张大伯感慨不已。他的“牌友”们都放下了手中的小麻将,挥起了太极拳、太极扇、太极剑,打起了腰鼓。

  宝安的居民都说,在宝安,烦恼的不是生活枯燥无味,没有休闲娱乐项目,而是为

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项目发愁。文化建设不是高高在上的“招牌”,而应该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尽可能多地提供文化精神产品,尤其在“基层基础年”,这一点尤为重要。于是,从“百村书库”工程到打造广场文化品牌,从传统节庆文化到外来青工文化节,从打工文学到企业文化建设,宝安区领导班子将他们对文化的理解贯彻到了实际工作中。

  阵地文化

  文化广场成人气集聚地

  宝安是全市最为典型的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的辖区,490万外来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4年。针对这类特殊的读者群体,宝安各街道和社区图书馆开展了读书、培训、讲座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从1997年起,宝安就开始建设“百村书库”,到目前基本已实现“足不出户览全书”。观澜街道新建了街道公共图书馆,面积有1500多平方米,藏书量达10万册,每周开放54个小时,全年办理借书证600多个,总借阅人次达4万多,平均每个工作日接待140人左右。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关外先富起来的本地人最热衷于打麻将。而现在,各个社区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把村民们从麻将台吸引到表演台。

  福田有个深圳“市民中心”,在宝安沙井,则有个“市民文化广场”,这个投资7000多万元、占地6万平方米的广场,能同时容纳数万人参与活动。

  一些居民、退休干部自发组成的交谊舞队,从最开始自娱自乐到义务教跳舞,不断壮大。其中,不少是从“观众”到“演员”再成长为“导演”的。

  “现在周周有演出、天天有精彩,不用再像以前一样,在家里和老伴抢遥控器了。”住在宝安区群艺馆文化广场的张大伯乐呵呵地说,以前自己不太关心天气,现在可上心了:“因为一下雨,露天广场就没戏看了。”

  “一街道一广场”、“一社区一公园”,对宝安区各街道、各社区来说,面临的已经不是诸如“要不要建广场”之类问题,而是如何办出特色、打响广场文化品牌。

  劳务工文化

  “我们有自己的文化节!”

  在宝安7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汇集了数万家“三资”及“三来一补”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工大军被这个巨大的经济磁场吸引,由此形成了宝安乃至整个深圳独具特色的“打工现象”,并由此衍生出“打工文学”。

  去年11月,由深圳市文联、宝安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打工文学创作实践和未来发展全国学术研讨会在龙华街道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作家、评论家和打工文学作者200多人参加了这次盛会。

  龙华文学上世纪90年代初起步,经过15年的发展,成立了龙华文学创作协会,创办了龙华文艺刊物,出版了龙华第一本打工作者专著《南漂之梦》,同时还着力建设“打工长廊”、“打工文学社”、“打工诗刊”等文学创作阵地,涌现出安石榴等一批龙华著名打工诗人。

  去年5月举办的首届外来青工文化艺术节期间,宝安区承办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取得圆满成功,得到广泛赞誉;今年,经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研究,宝安区获得深圳外来青工文化艺术节的主办权。“真没想到,除了劳动节,我们还能拥有属于自己的节日!”来自公明街道某企业的劳务工小赵对记者说。

  让进城务工人员更感舒心的是,不仅节日有文化活动,街道社区有文化活动,就连辖区内的企业也不惜投资为员工建文化活动场所。名列中国百家印刷企业之首的劲嘉彩印厂,专门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一幢五层高的文化活动中心大楼,以及近2万平方米的公园、篮球场、网球场等文体设施,免费提供给厂内员工使用。在土地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这些土地和厂房无论出租还是作为企业用地,都有很高的现金流回报,但宝安企业“一把手”的眼光放得更远。

  精品文化

  街道小品获全国最高奖

  一个民营企业的老板大年三十与劳务工一起过年,喝醉酒后在回家途中得到一位女清洁工的帮助,由此引出诸多笑料。福永杂技艺术团从发生在身边的这一故事获得启发,将一些人生哲理融进小品《老板与清洁工》中。这个小中见大、耐人寻味的节目,在第四届全国小品大赛上一举夺得最高奖——金狮奖,成为全国小品大赛举办以来第一个进入决赛并获奖的街道级艺术团体,也是该大赛举办以来深圳市获得的第一个金奖。

  福永人何以能填补这一空白?这就不能不提他们的文艺精品战略。此后,该杂技艺术团的《科技灵光——晃圈》,代表中国出席摩纳哥国际杂技大赛,击败了俄罗斯、法国等杂技强国,一举夺得该赛事最高荣誉“金K奖”。

  创作精品文化,是宝安人追求的目标。在他们的概念里,精品有两种:一是群众和文艺工作者在参加各类比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项的作品,属“比赛型精品”;二是由专业文艺团体或个人根据文化市场和人们精神需求创作,且从作品的创意、排练到形成,有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指导,特意打造并获得国家或省级大奖的作品,属“打造型精品”,由唐人音乐剧团排练的童话音乐剧《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代表作之一。

  典型故事

  福永:小渔村的文化大手笔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华灯初上,福永街道塘尾村中心广场上传来悠然自得的吹拉弹唱声,清新柔美的粤曲吸引了附近的男女老少:身穿时尚T恤的小伙子,穿着工作服的女工们,稚气未脱的小孩童……

  这个曲艺队是福永自发组织的民间演出队,表演者既有退休干部,也有各村村民,每年七八月,他们走街串巷,到企业和社区演出。

  这只是福永街道文化建设一个小小的场景。1999年以前,福永的群众文化建设在宝安区属于倒数几名;而现在,一谈到宝安文化建设,福永街道成了一个最大的亮点。

  只有1.6万户籍人口的福永,却有60多万名进城劳务工,他们每天重复着“工厂—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非常需要精神食粮。

  为此,福永街道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手,多年来在文化项目上舍得投入,先后投资1亿多元建成福永文化艺术中心、万福广场、福永图书馆、陈列馆、福永书画展厅、怀德陈列馆、凤凰文天祥纪念馆、福永曲艺馆、白石厦曲艺馆等一批文化场馆。其中,万福广场内的雕塑“万福壁”和“九龙柱”双双入选上海大世界基尼斯纪录大全。

  此外,街道还鼓励私人办文化场馆。塘尾居民邓金诚致富后,舍弃每年高达20万元的租金收入,投资200多万元将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的5层框架住房改装成艺术馆。像这类私人文化场馆还有红妆民俗博物馆、金石雅苑石雕艺术馆等。

  企业文化也是福永文化建设的几块“金字招牌”之一。全国彩印行业龙头企业劲嘉公司、香港高美集团先后建成职工文化活动大楼,该街道建有小型图书馆和文化活动室的企业达400多家。

  人物访谈

  宝安区文化局副局长佟建华:

  青工文化节获双赢

  记者:与其他区相比,宝安的文化特色是什么?

  佟建华:宝安有几百万外来人口,人口倒挂现象最明显,所以文化方面形成了广场文化、劳务工文化、企业文化等亮点;以福永的杂技、沙井的粤剧、松岗的民间曲艺和龙舟、公明的荔枝文化、观澜的麒麟舞、石岩的客家山歌等为主要内容的本土文化也异彩纷呈;同时,精品文化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

  记者:在打造“劳务工文化”方面,宝安有哪些具体做法?

  佟建华:我们曾作过调查,在宝安的外来人口中,7—25岁的青年人接近55%,其次是壮年人,可见外来人口呈现年轻化特点。但其中受教育的平均年限只有9.4年。

  为丰富和活跃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把打造劳务工文化作为发展群众文化的重点。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区在2005年5月成功地承办第一届外来青工文化节的基础上,今年又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外来青工文化节。10个全市性活动项目有8323人报名参加,征集各类作品4900件,观众达100万人次,既形成了品牌效应,又产生了广泛影响。

  记者:我也注意到,围绕全市“基层基础年”的工作内容,今年宝安很注重加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您能谈一谈宝安区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情况吗?

  佟建华:早在2002年宝安区创建文化先进街道的时候,就已制定了街道级文化设施和社区文化设施标准,当时全区各街道已基本形成了“街道四有”:有文化艺术中心、有图书馆、有影剧院、有文化广场;“社区四有”:有多功能文化活动室、有图书馆、有社区文化广场、有文化长廊。

  通过几年的努力,全区基层文化设施在逐步完善,基本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67%的文化设施达到市级以上评估标准,有些甚至是全市乃至全国同一级别之最,如观澜图书馆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藏书量达10万册。另外还有福永的万福广场、龙华的文化广场以及占地6万平方米、投资7000多万元兴建的沙井市民广场等。

  记者:宝安提出要建设“文化强区”,作为全市最大的一个区,今后在文化事业方面如何做大做强?

  佟建华:在文化事业方面,坚持抓改革创新、抓队伍建设、加快重点设施建设,并结合宝安实际大力发展和培育五个方面的文化,即青工文化、传统文化、精品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化。

  今年6、7月,我局对全区12个街道和173个社区的文化设施和群众文化工作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拟出台基层文化建设系列文件,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规划与管理、文艺人才队伍建设、民间文艺社团的扶持、文艺精品的扶持与奖励上作详细规定,把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动我区文化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平安宝安、和谐宝安、繁荣宝安的发展作出贡献。

  记者手记

  身在宝安不为异客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的这句诗,如果用在大多数宝安的进城务工者身上,未必合适。他们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特别的节日——外来青工文化节。

  岭南公司是中金科技设在福永的一家只有100多人的小公司,由他们员工演出、改编自东江纵队抗日战争期间炸毁日寇碉堡事迹的舞蹈《东江烽火》,在深圳市鹏城金秋舞蹈大赛上夺得三等奖。这个节目是该公司20多名员工在白天流水线工作之余,利用晚上空余时间排练出来的。

  这就是宝安的打工青年。过去,这里的企业和其他地方一样,大多只有单调的作业流水线,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几乎空白,单调的“三点一线”生活难以有效地、长期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进城务工者为宝安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如何全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如何使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权利得到保障?如何让他们在为经济发展作贡献的同时,也分享到文化事业建设成果?对这些问题,从已有的文化实践来看,宝安区各级领导班子不仅考虑了很多,也做了很多。

  “在宝安,我是主人;宝安是我第二故乡。”——愿生活在宝安的进城务工者,都能由衷地说出这句话;愿所有“宝安人”在这个大家庭里,都能一起成长。

  撰文本报记者洪奕宜

  摄影本报记者何俊

  图:

  宝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劳务工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找到充满活力和温暖的新家。

  去年11月在龙华街道举行的打工文学研讨会吸引了200多人参加。

  宝安各社区积极开展文体活动,“周周有演出,天天有精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