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校园创业是对现行教育的警戒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0日10:42 南方新闻网

  从大学扩招到毕业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似乎变成了一个延迟就业的机构,劳动力的临时收留站。另外一方面,新经济带来的机会也在处处触动莘莘学子的心。如果大学毕业仅仅是为了在就业市场上获取一种资格,而不是对于知识和真理的持续追求,那么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创业也无可厚非。尽管比尔·盖茨的神话过于遥远,但在校园内做一个学生老板却是触手可及的。从2006年初以来,北师大珠海分校海华苑内,自发开出的校园店先后超过10家,创业俨然成风。(南方都市报昨天报道)

  尽管开一家小店离创业成功还有很长的路,但这些学生老板还没有尝到成功的甜头却已经迎来了质疑。疑问无非是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不过这种批评者似乎全然不顾高尔基所说的“社会就是最好的大学”背后的深意。对于创业的学生而言,至少中长期的目标不是在做研究上,因为这个带给他的效用远远比不上赚钱的效用。既然他的目标是就业,那么面对激烈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在校内积累点实际经验可能是更有效的学习;另外因为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创业者也可以绕过求职而直接变成老板,尽管老板也要面临市场的竞争。

  实际上,从校内创业成功者寥寥而言,校内的竞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社会。而且学生老板们除了要对付同行的竞争之外,还要应付校内的官僚机构,情形与校外相差无几。这种直接的经验带给创业者的,恐怕是书本和课堂无法提供的。

  目前的劳动力市场上之所以存在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而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不适配”情况,是因为教育在行政部门的管制下被扭曲了,学生质量的考核层层贬值,这从学校大发文凭造成文凭不值钱的现状中就可见一斑。教育的扭曲引致学生找不到工作,但不少意见还是认为学生应该坐在课堂上。

  实际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是所有老师的知识水平能跟得上,加上教材和教育方法陈旧过时,不少学校在贩卖一些无用的知识,却要求学生不能自由选择。这种做法迟早会被淘汰,而学生开店无疑已经昭示出学校在知识供给上出了问题。如果学校在知识供给上适应学生的需求,那么学生必然会在研究学问上投入更多精力,而不是考虑开店。而反过来的现实选择则是对现行教育的警戒。

  微软小子的成功曾经激励了不少学生从学校走向市场,如果能在校园内就实现市场理想,无疑是更好的选择。目前国内不少大学的打印复印服务非常发达,通过校内的BBS联系,可以上门取送,而且复印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已经吸引了不少外部的需求。例如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就存在不少这样的打印复印店,而这些店不少是学生创立的,他们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并且抓住了机会。实际上,他们也是潜在的企业家。

  周其仁经常说企业家才是理论工作者的老师,而大学里的那些创业者也教会我们市场是如何运行的,这正是书本不及之处。概言之,校园创业为学生提供了新的选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从实践中获取真知,也是对学习的一种补充。这种补充学习得来的经验有助于学生老板们走向市场时,更从容不迫。当然,那些创业成功的则为就业市场腾出了新的职位,是更有意义的行为了。

  □李华芳(作者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读者可进入奥一网论坛(城市议事·珠三角)参与讨论

  《每周评论》向社会各界征稿,读者可对本地新近发生的时事、社会新闻发表评论,文章长短不限,但务求观点新颖独特,具建设性和前瞻性。欢迎赐稿,一经采用,即奉稿酬。稿件请发到nfdsbcomment@yahoo.com.cn或传真到020-87366376。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